标签:
问世间矿物矿床矿体矿产资源 |
分类: 矿业论道 |
问世间:矿为何物?
刘继顺
问世间:矿为何物?直教人醉生梦死!
通俗地说,矿就是可以用来换钱即具有经济价值的特殊石头(岩石)、液体和气体(包括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等)。一般的砂子、粘土和石头不是矿,但如果用来修路盖房烧砖做碗等,那就成为矿了。
广义上的矿可以分为金属矿、非金属矿和能源矿三大类。
金属矿指能从中提炼出金属元素的特殊石头或卤水,如铁矿、铜矿、锡矿、锑矿、含钾/锂/镁的盐湖卤水等。
非金属矿指能从中提炼出非金属元素或能直接利用的天然物质,前者如硫铁矿、磷矿等,后者如萤石、钻石(金刚石)、高岭土、大理石、地下水等。能源矿指油页岩、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这里我们将矿限定于金属矿。
根据其规模和经济价值大小,可将矿分为矿化(矿毛)、矿点和矿床
矿化是指有价元素含量高但金属量在1千吨以下的特殊石头,或者规模很大但有价元素含量较低的特殊石头。前者只适合于个体开采,后者不具开采价值。
矿点是指有价元素含量高金属量在1万吨以下的特殊石头,适合于小规模的企业开采。
矿床是指有价元素含量高金属量在1万吨以上的特殊石头(此指有色金属)。根据金属量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小型(<5万吨)、中型(5万吨以上)、大型(50万吨以上)、超大型(500万吨以上)。
一地的石头是不是矿,取决于开采和加工以后能不能赚钱。能赚钱的就是矿,不能赚钱的就是石头。而能否赚钱则取决于下列因素:
1、金属元素的含量(品位);
2、矿床及单条矿脉规模大小;
3、采选的难易程度;
4、交通地理位置(水电路况);
5、开发环境;
6、市场价格。
根据上述6个原则综合分析,即可判断一地的石头是不是矿。但对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要判断一地的石头是不是矿,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一般地,金属元素的含量(品位)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且人们往往将单个样品的品位误认为是整个矿床的平均品位。我们经常听人提起:某地的铜矿有一二十度;某地的铅矿有二三十度,甚至七十多度,多么诱人呀!若进一步问他:矿脉有多长多厚呀?要么说“不知道”,要么说遍山遍地都是。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如果遍山遍地都是这样高品位的矿,那还轮得到我们吗?如果到处都是矿,无边无际,那还是矿吗?再说七十多度的铅矿接近于方铅矿的理论含量,这有可能吗?
当然这种高品位的样品是客观存在的,有化学分析数据作证,不值得怀疑的。但问题是,这种样品的采集是不是有代表性?是不是符合科学原则?有些矿山有二十多度的铜矿,但入选品位只有一度多;有些铅锌矿山也有二三十度的铅锌矿,而入选品位竟然低达四度多。为什么?原因是矿脉规模太小,无法将其中的夹石或贫矿剔除,开采时不能将矿脉与岩石和贫矿分开所致。即使有纯的方铅矿脉,如果只有数公分厚,走向上也不会有多长,因而没有开采价值。因此,单个样品的高品位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我们以某铅锌矿来为例。那个铅锌矿的矿主介绍说:铅锌品位有二三十度,银子有二三百克吨,规模在大型以上。矿主怕我们不相信,还拿出报纸上的宣传资料给我们看。还说由于资金紧张,想把它转让出去,问我们六千万要不要?咋听起来好得不得了,怎么能不要呢?由于这个矿我曾经去过,当时的印象并不好,是不是最近发现了富厚的矿体了呢?待我们到该矿考察后,发现情况大不相同。二三十度的铅锌矿是有,可那只是数公分厚的细脉。矿体则由若干条细脉所组成的,夹石无法剔除,导致出矿品位只有三点多。经手选后,入选品位也只有四点多。至于银子,几乎没有,就连铅精矿里也没有三百多克吨。在当前矿价低迷时,规模大,又能有多少利润呢?因此认为,没有大的可采价值与获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