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彤彤打了个喷嚏,一粒在鼻子里积蓄已久的硕大黑色鼻屎喷涌而出,我赶紧用纸巾帮彤彤擦掉,不出我所料的听到彤彤的一个要求:“妈妈给我,我要看看”,转过头,彤彤用期盼的眼神,向我伸出一只小手。不需要任何思考,我几乎冲口而出六个字“有什么可看的?”,然后,就这么硬生生的被我忍了回去。看看这个黑色的大号鼻屎,再看看彤彤热情盼望的表情,这个东西是我的吗?答案很明显:“不是”,人家的出产地虽没有印刻在上面,却明明白白的是产地彤彤,如果不给,是不是有点不讲道理。2秒钟,我脑子里迅速的在给与不给中做了抉择,然后,我分三步让彤彤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而且是非常认同---“玩鼻屎是很恶心的行为。”
【第一步:欲擒故纵】
我和彤彤说明了一个要求:“彤彤可以玩,但是,如果不小心把鼻屎弄掉了不可以要求妈妈帮忙捡。”没有说明为什么,但彤彤显然玩心迫切,所以连连点头同意了我的要求。于是,我郑重的把鼻屎交到了彤彤手里,然后饶有兴致的在旁边看着彤彤玩,一块小小的鼻屎像橡皮泥一样在彤彤手里变换着形状,由软变硬
,不一会,彤彤没有拿住,果然掉在了地上,弹跳了几下就不见了踪影。然后,彤彤用非常失望的眼神看着我,我说:“掉了,就算了吧。”彤彤却非常舍不得,意犹未尽的她竟然把小手伸向了另一个鼻孔,示意我再给她抠出来一个。于是,我决定帮助彤彤认真寻找,当我终于找到后,我并不下手去捡,只是,非常高兴的告诉彤彤在这里,然后,看着彤彤兴奋的把她捡起来。接下来,彤彤告诉了我一个她的计划:“妈妈,一会儿洗澡的时候,我要把它泡泡。”心想:多么有想法的孩子,玩硬了,还知道用水泡泡……继续表示支持,让彤彤一定小心保管,以免在洗澡前丢失,为了不再发生丢失的情况,我给彤彤了一个小纸盒,让她装起来。奶奶好奇的问彤彤:盒子里装着什么?小家伙很认真的回答奶奶:“鼻妞标本~~”奶奶眉头紧锁,刚要批评孙女,被我及时制止,拉着彤彤的手边跑边笑的说:“我们走了,奶奶不好玩。”到了洗澡的时间,彤彤带着这个小纸盒,兴奋无比的冲进了浴室。
目的:与其阻止孩子的行为,让她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不如在没有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让她尽兴,让她不感觉有什么特别,也是一个脱敏的过程。
【第二步:行为影响】
进入浴室,彤彤开始自己玩得不亦乐乎,然后,也许是发现我并不阻拦她,于是对我放松了警惕,进而有希望我加入游戏和她一起玩的愿望,几次对我说:“妈妈,你拿着。”我依然不动声色,但每次她提出这个要求时,我都会态度坚决的对她说:“妈妈不拿,妈妈不喜欢这个。”至于为啥不喜欢,我并不急于告诉她。但就是一个原则,彤彤可以玩,我也可以看,彤彤开心的时候,我也可以陪着她开心,但绝对不摸!
目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自己行为与妈妈行为的偏差,而非说教。
【第三步:答疑解惑】
几个回合以后,彤彤终于忍不住了,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摸这个呢?”我暗自偷笑:哈哈,小家伙,你终于走入妈妈设好的局了。于是,很认真的问:“彤彤,妈妈问你,你喜欢臭粑粑吗?”“不喜欢”彤彤很坚决的告诉我,我表现出非常夸张的惊讶表情问:“为什么彤彤不喜欢呢?”“屎粑粑臭呗。”彤彤回答我,“哦,对啊,屎粑粑彤彤不喜欢是因为臭。”我恍然大悟的说,然后轻声的说:“彤彤,你知道吗?鼻屎就像屎粑粑一样,也是屎的一种,唯一不同的是,屎粑粑是屁股里面出来的,而鼻屎是鼻子里面出来的,但他们都是属于脏臭的东西,你看,鼻屎是不是很黑,那是因为有很多脏东西在里面。妈妈不喜欢脏臭的东西,所以妈妈坚决不能摸。”彤彤听完我的话若有所思了片刻,突然对我说:“妈妈,把这个扔了吧?”我装作惊讶的问彤彤:“为什么呢?”“彤彤不喜欢臭粑粑。”彤彤回答我。“这样啊,那好吧,彤彤把它扔到马桶里面,咱们把它冲走吧。”我对彤彤说,“恩”彤彤连连点头,飞快的冲向马桶,毫不怜惜的把鼻屎扔了进去。
目的:让孩子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家长再用解答问题的方式给孩子说明道理,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同时,更多的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更有利于孩子对家长意见的认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