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博客推荐第20篇

从彤彤开始练习爬行到11个半月学会走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从没有扶着她走过一步路。1岁不到,彤彤自己在小区里的滑楼梯上玩耍,那份利落劲经常让看到她的人误认为彤彤是1岁多的孩子。孩子开始自由行动以后,磕磕碰碰就成为家常便饭。自从彤彤学会自己坐,我就努力管住了自己每次看着她磕磕碰碰都忍不住要:“哎呀”一声的毛病。因为我发现,如果我自己大惊小怪,彤彤就会在每次摔倒时都哭一鼻子。对彤彤摔倒不做太大反应,养成了彤彤每次摔倒如果不痛就不哭的习惯,有时,甚至我听见“咚”的一声,彤彤如果不是很痛的情况,都会自己爬起来继续完耍。而如果彤彤真的哭了,我就非常确定那一定是相当疼了,于是,我会亲亲彤彤疼的地方,再让彤彤摸摸并安慰一下磕到她的地方。彤彤会边摸着自己疼的地方,边摸摸磕到她的地方,嘴里说:“别疼了,我不疼了,你也不疼了。”然后,就会停止哭泣。
彤彤1岁1个月我上班的时候,彤彤对于摔倒自己爬起来已经非常习惯了,这一点我也非常欣慰,我曾经认为摔倒自己爬起来已经固化在彤彤的生活习惯中、不会改变。
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错了。爷爷奶奶接手白天在家照顾彤彤,隔被人疼爱孩子就难免多了一份小心和溺爱。每次看见孙子磕到,就会飞一样冲过去,安慰亲吻一番。慢慢的,随着彤彤一天一天的长大,越来越知道自己在大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份疼爱让1岁10个的彤彤身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次,我带着彤彤去爷爷奶奶家玩,彤彤走过餐桌,可能是脸曾到了一下桌角,在彤彤完全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爷爷突然非常紧张的说:“哎呀,磕到了,磕到了。”我马上走过去,想示意爷爷不要太大惊小怪,就说:“您不要这么紧张……”,还没等我说完,彤彤突然捂着自己的脸,大声的叫起来:“恩,磕到了,磕到了。”然后,小嘴一咧就开始吭叽,我马上走过去说:“彤彤,没事儿,来妈妈亲亲。”结果,彤彤的反应让我当时一愣,彤彤完全知道谁最支持她这样哭闹的行为,也非常清楚我这个妈妈不希望她这样表现。她躲开我的怀抱,径直走向爷爷奶奶,说:“爷爷亲亲、奶奶亲亲。”彤彤无比的委屈,博得了爷爷奶奶一阵暴风骤雨的怜惜和爱抚。
周六、日我们自己带彤彤,彤彤又在一次连皮都没红的磕碰中,示意我:“妈妈,磕疼了,磕疼了!!”然后咧嘴、然后抽提,大约1分钟后,看见我没有太大反应,彤彤只好放弃,自己又去玩耍了。可我心里却是非常纠结,我多么希望没有这么纠结的情景发生在我和彤彤之间。希望像以前一样,在彤彤每次因真的疼痛发生时,我自然的表达对彤彤的疼爱之情,而不是用这种冷若冰霜的方式回绝彤彤。教育就是这样,一但发现问题,回头路走起来就显得更加艰难、痛苦。
不禁感叹一下,“教之道,贵以专”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呀。今天,和奶奶正式说了一下彤彤的问题,我知道,强迫老人放弃对孙子疼爱的可能性等于零,只希望,爷爷奶奶可以稍加克制,否则,经常哭泣的彤彤一定会让我们更加纠结。


感谢新浪育儿博客管理员推荐,几篇文章同时推荐至新浪育儿博客,复制留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