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保护也是一种伤害

(2011-01-18 11:59:48)
标签:

育儿

过度保护

宝宝

健康

新浪育儿博客推荐 第7篇

过度保护也是一种伤害

 

    孩子会翻身以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随着孩子自由活动能力的不断加强,爸爸妈妈的神经也高度紧张起来,每一次孩子磕碰父母看着都像小刀扎心尖一样疼。于是,无微不至的贴身保护,希望自己的宝宝尽量做到“0”磕碰。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的保护,却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危险的判断经验,结果。导致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父母在做好必要的保护后,尽量放手不干预孩子进行各种尝试,丰富孩子对周边事物的体验经历,孩子早早的知道判断和预见危险,同时学会自我保护,也就避免了她在活动能力更强时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必定,对于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贴身保护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   

    彤彤从爬到学会走路,我们从没搀扶过一次,彤彤痛痛快快的在地上爬到了11个半月,然后,3天的时间里,她从5步到10步再到20步,宣告彻底告别爬行的日子。在爬行的日子里,彤彤一直非常自由,我们创造了一个彤彤无障碍爬行的家,让她可以自由在床,沙发,电视柜上爬上爬下,我们把认为可能会伤害到彤彤的东西收走,就像我在妈妈创造条件让孩子充分活动中提到的,我们给彤彤搭建了一个大型室内游乐场。这里还有一个判断家里环境是否适合宝宝的标准,就是,如果家长发现需要不时的干预宝宝的探索行为,那么,不是说明宝宝太淘气,而是说明现在这个环境不适合宝宝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没有对彤彤进行贴身保护,相反,我们允许彤彤有独自玩耍的时间,在彤彤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很快学会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

    彤彤7个半月时会扶着东西站起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喜爱上了推着任何可以推得动的东西行走,包括,带滑轮的餐椅,小板凳等。起初,看见她站起来推带滑轮的餐椅,我们担心她会摔倒,所以经常想用手帮她把东西扶稳,但又觉得应该给彤彤自己尝试的机会,不让彤彤自己实验,她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稳当的,什么是不稳定的。于是,我们克制住自己强烈的保护欲望,看着彤彤自己去摸索。我们发现,彤彤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鲁莽。她会坐在餐椅旁,先用手去推,如果餐椅靠墙,彤彤发现推不动很稳当,她就会扶着餐椅站起来;如果推动了,彤彤会爬着把餐椅推到一个靠墙的位置,直到感觉推不动了,才会扶着餐椅站起来。彤彤通过这样做,从没有因为推任何一个带滑轮的东西而摔跤。    

   

    大约9个半月,彤彤就可以借助垫子穿梭于床、沙发、柜子之间上下自如了,而且我发现彤彤通过自由攀爬很快就总结出了经验,每次从高的地方下来的时候,如果她用手可以够得着的地方,彤彤认为比较低,就可以直接爬下来,如果手够不着,彤彤就认为比较高,就会掉头趴着用脚着地下来。孩子的危险预见及自我保护意识是需要体验才可以建立起来的,曾经看到过一个10个月的孩子,家长平时保护的无微不至,每次下床都是给抱下来,结果,一天孩子自己在床上玩耍,大人不在身边,孩子抬腿大踏步迈步走下床,完全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摔的鼻青脸肿,而家长只是自责自己没有把孩子看好,不够认真负责。

    彤彤刚开始探索抽屉时,我曾经买过防止抽屉夹手的小隔垫,但,后来观察彤彤在夹到一次手后,会很小心的慢慢关抽屉,这个小隔垫就一次也没有用过。

    彤彤妈妈有时想,孩子现在很小,体重也很轻,所以不容易造成很大的伤害,正是接受摔打的好机会,在不太容易受伤时体验过摔碰,也就避免了体重大,骨头沉摔打的更疼,伤的更严重。而实际上彤彤通过自己探索体验,掌握了一系列自我保护的经验,可以说在整个爬和走的过程中从没有负过伤,算是个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孩子。

    还记得,一次我在花园里碰到一个9个月大的孩子妈妈,她和我讲现在还不让孩子随便下地,基本都是在床上玩耍,我问她:“为什么不让孩子下地呢?”,家长说:“怕她坐不稳,向后仰倒磕到头。”,看到妈妈一副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想到彤彤9个月都可以推着椅子满屋走了,忍不住为这个孩子惋惜。看来,这个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智力发育的,生怕孩子摔倒头影响智力发育,殊不知,这么做确是适得其反。

    医学研究显示,过度保护下的宝宝一遇到困难家长就上前帮助,孩子就会渐渐变得越来越依赖家长,形成遇到挫折就要找妈妈的条件反射。在家长的额外保护中,宝宝无法在探索中收获,更无法得到成就感,自信心也无从建立。

    写到这里,想起了彤彤最近的一样表现。我家有一个飘窗,大约和彤彤肩膀一样高,彤彤经常喜欢让我们抱她上去玩,这个高度彤彤自己上不去,但却是可以自己下来的。其实,彤彤在1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从窗台上出溜下来,虽然,有时可能会摔个屁墩。自从彤彤1岁1个月开始,奶奶在白天担负照顾彤彤的责任,奶奶对彤彤疼爱有加,自然是看不了彤彤摔的。所以,每次彤彤要自己下飘窗时,奶奶就会马上过去抱彤彤下来。于是,这段时间,我发现,彤彤每次想下窗台时,再也不愿意自己尝试下来,而是坐在窗台上一次一次的叫我,自己就是再着急也不敢尝试从窗台上下来了。

    朋友家的孩子小J平日里也是被重点保护对象,她比彤彤大半岁,个头比彤彤高半头,一次和彤彤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彤彤可以翻过去的婴儿围栏,小J却站在旁边许久,然后面露为难的表情伸手拉住妈妈,口中说:“JJ,过不去,JJ,上不去。”,不论妈妈如何鼓励,孩子就是不愿意尝试。

    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是那么的脆弱,需要父母细心的呵护。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就像生活在花盆里的大树,由于花盆的限制无法自由生长,所以,让我们努力为孩子提供宽阔的土壤,自由生长的环境吧,和爸爸妈妈们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