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奶爸奶妈必须知道--幼儿急诊

(2011-01-17 12:10:09)
标签:

育儿

幼儿急诊

健康

 新浪育儿博客推荐第6篇

     幼儿急诊让6个月从没有生过病的孩子突然高烧到38、9度,真是对疼爱孩子的父母神经的一种严酷考验。在《育儿百科》中,松田道雄提到大约半数以上的孩子都会在6个月-1岁半期间出现“幼儿急诊”,因此,这个病爸爸妈妈必须了解,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了解“幼儿急诊”,为患病的宝宝提供一个最健康、最安全的方式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人生中第一次生病。

    我把彤彤9个月零20天时,得幼儿急诊的全过程记录放上来,希望可以给没有得过幼儿急诊的宝宝的爸爸妈妈们提供参考。

奶爸奶妈必须知道--幼儿急诊

陪伴彤彤度过幼儿急诊

 

彤彤得幼儿急诊的病情记录

2010年2月6日

    今天晚上我发现彤彤总让我抱着,格外的粘人放下来就哭。一量体温39度,记得前几天刚刚看过关于“幼儿急诊”的介绍,马上去翻看『育儿百科』相关幼儿急诊的章节,彤彤没有任何感冒迹象,除了粘人以外感觉精神状态还可以。从生病前一周,彤彤突然开始不爱吃辅食,一天只吃几口饭,但母乳还是正常吃,一般母乳是在每次睡觉前吃(睡觉时间是早上10点、下午2点、然后是晚上5点(也有可能这顿不吃),晚上8点睡觉到次日要吃2-3次)。对照书上的病症介绍,首先怀疑是幼儿急诊,于是决定观察一下。当天晚上彤彤最高39.4,我抱着彤彤就像一个小火炉。另外,彤彤还有些拉稀,今天一共拉了3次。

2010年2月7日

    今天早上彤彤体温37.9度,上午可能是由于温度下来了,彤彤还和爷爷玩的很开心,高兴的时候“咯儿咯儿咯儿”的连成串。下午温度再次上升到38.2度。晚上最高体温39.1度。今天拉稀4次。

2010年2月8日

    早上体温37.9度,孩子真是不会装病,温度只要一下降,马上精神百倍,觉得彤彤除了发烧,没有任何其他不适症状。下午36.7度,彤彤基本恢复正常,今天拉了5次稀。辅食胃口虽然不好,但对吃母乳却完全不拒绝,母乳吃的也不少。

2010年2月9日

    体温恢复正常。一早发现彤彤前胸后背出现凸起的小红疹,到下午红疹蔓延到了脑门上。今天只拉拉2次稀。

奶爸奶妈必须知道--幼儿急诊

彤彤后背的疹子

2010年2月10日

    红色的疹子开始扩散变平,同时腿上也开始有疹子了,今天只拉了1次稀不太稀了。

2010年2月12日

   彤彤的疹子出完了,1周没有给彤彤洗澡,于是,今天痛痛快快的给彤彤洗了个澡。

2010年2月13日

   从生病前一周开始,彤彤一直不怎么吃辅食,今天,彤彤突然边吃母乳边哭,直到,我给她端来粥,她才停止哭泣,经过了长达2周的几乎纯母乳,彤彤算是突然觉悟了,这一顿,她吃了整整一碗粥。

   从那天以后,彤彤每次都很认真的吃辅食了。

 

超级罗嗦的说几点注意事项:

   1、家里要提前准备一些物理降温贴。

   2、孩子发烧不要过多的给孩子穿衣服,穿过多的衣服会影响孩子散热,反而温度更高。

   3、冬天,在疹子消失之前尽量不给婴儿洗澡,盛夏时节,在第3天退热以后,如果婴儿喜欢洗澡可以给他洗。 

【育儿百科中对幼儿急诊的描述摘录】

    至今为止没有发热病史的婴儿,过了6个月以后如果出现38度以上的高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幼儿急疹”。半数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而6~8个月期间尤其多。年轻的父母为婴儿的这种幼儿急疹要经受3次惊吓。首先是因为婴儿突发高热而受到惊吓;第2次是因高热持续二三天仍退不下来而感到害怕;最后是在看过几个医生后婴儿的热退下来时,为最后一位医生的“医技高明”而惊叹。“幼儿急疹”本来是年轻的父母必须要知道的疾病。可是,它却不像麻疹那样众所周知,这是因为这种病即使得上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很多人好了之后就忘却了。
幼儿急疹的症状:婴儿在6个月以后易发幼儿急疹的原因是由于从这个时候起,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失。没有哪种病会像幼儿急疹这样,使不同的婴儿具有如此相同的病程。一般的疾病总会有症状的轻重之分,有的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幼儿急疹却不分月龄、季节、地区,病程千篇一律,且没有任何并发症。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发病的初期只是持续发热3天。婴儿与往常不同,气色不佳且没有精神,一摸头部很热,量体温在38到39度左右。有时出现轻咳、流少量清涕等症状。然后在第4天退烧以后开始出疹。在发热的头3天里,婴儿的症状与“感冒”、“睡觉着凉”、“扁桃体炎”是完全一样的。只有到退热后疹子出来,才能最后确诊。退热后,婴儿的胸部、背部会出现像被蚊子叮了似的小红疹子,这些疹子到晚上就会渐渐扩散,到了晚上就会波及到脸、脖子和手脚。对婴儿麻疹有所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麻疹。可是麻疹在出疹子时有高热,而幼儿急疹则是在退热以后才会出疹子的。婴儿虽然已退热,但仍是萎靡不振、爱哭,第3天晚上或者第4天晚上还会排稀便。完全恢复要在第5或第6天,婴儿的疹子变少,精神也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状态,到这时可以说婴儿已以痊愈了。

幼儿急疹的护理:幼儿急疹并不需要做特殊的护理。因为不会引起并发症,所以没有预防并发症的药物。如果从发病初期就知道是幼儿急疹,就没有必要给婴儿吃药(不过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连专业医师也不一定能在初期就确诊)。让婴儿自然痊愈对母婴双方都有好处。既不会受到药物的伤害,也不必为看医生到医院的候诊室长时间等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婴儿有病不去看医生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这个勇气,在面临自己的宝宝时,总是要很大很大才行,常常我们都无法鼓起这样的勇气,在听到亲戚、邻居在一旁的其它猜测时,多少就会有些动摇。
7个月以后的婴儿,在发烧时可以用冰枕冷敷头部,但婴儿不愿意不要勉强。用物理降温法比较好,就是用温开水给宝宝擦拭身子,不过一定注意别让宝贝凉着。婴儿不爱喝奶时,应在调配牛奶时少加1勺奶粉使牛奶的浓度稀一些。有的婴儿虽然不想喝奶,但果汁还是愿意喝,可多喂些稀释的果汁。第3天时婴儿的大便会变稀,对此也不必做特殊的处理,只是将牛奶调稀一些就可以。冬天,在疹子消失之前尽量不给婴儿洗澡,盛夏时节,在第3天退热以后,如果婴儿喜欢洗澡可以给他洗。洗澡可以使婴儿睡觉香甜。
关于打针和吃药(解热药):儿科学主张尽量不给婴儿使用解热药。这是因为,首先婴儿发热并不像成人那样痛苦,即使发热也不是昏昏欲睡,状态和平常基本一样。更重要的是,使婴儿发热的病几乎都是由病毒引起,这些疾病各有自己的发热类型,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真实地显现疾病的状况。可以说,发热是疾病的测量仪,只要观察发热的动态,就可以判断出婴儿得了什么病。如果使用了解热药或注射解热剂,就破坏了发热的自然状况,就无法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幼儿急疹,如果用解热剂将热退下来,就会破坏发热持续3天的这一特点,体温变得忽降忽升。即使第4天热退下来,也会以为是注射解热剂的结果。出疹子时,会首先想到是否为吃药产生的药疹,这样就无法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再加上婴儿对注射非常害怕,打过1次针就能记住,以后一进诊室就开始嚎啕大哭,这样就很难分清婴儿的哭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因害怕打针。
本病应注意与麻疹鉴别:幼儿急疹与麻疹不同之处在于本病症状较轻,患儿在发热期间精神、食欲均较好,它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疹子在1~2天内自行消退。而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饮食,具有其它症状等。当疹出时热势更盛,其疹子的发出一般是从头面、发际开始,遍及全身,出疹时间也比幼儿急疹长。临床上两种疾病的区分并不难。本病还应与风疹鉴别:风疹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发热较轻。一般38℃左右,伴见咳嗽,特殊的皮疹细小如沙,色淡红,并有枕后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病的患儿年龄以幼儿居多,也可见于学龄儿童。与本病鉴别主要是出疹时间,疹形及年龄。幼儿急疹是好发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皮疹鲜红,疹形比风疹大,且为热退出,故临床上不难鉴别。

     

【育儿百科简介】

    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是一本非常适合新手父母学习宝宝护理入门知识的好书,推荐一下,因为这本书的指点,彤彤少去了很多次医院。

    本书在日本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被普遍作为礼物赠送给准妈妈和年轻的父母,读者已逾百万人。在泰国、韩国、中国等东方国家也被翻译出版。本书源自东方文化,最适合于东方家庭,是东方家庭的育儿宝典,育儿必备的实用百科全书。三四十年不断修订再版,累计销量近千万册,东南亚各国竞相翻译,最适合东方家庭培育东方宝贝!涵盖孩子各年龄段在育儿时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分为651个专题叙述,侧重育儿方法和育儿技巧,并编创了30节婴儿体操,描写细致入微,内容丰富,全面周到。以孩子为本位,不以家长为本位:站在孩子立场指导父母科学育儿,尊重孩子个性,培养创造性,培育健壮的、身心健康的孩子。以母亲为中心,不以医生为中心:以年龄段为纲,育儿时常见问题为目,各部分相对独立,并且以母亲育儿时常遇到的问题为题目及顺序编写,简单明了,父母只需阅读与孩子年龄相同部分的内容即可。还在版式设计上进行创新,采用上、下双书眉,查阅十分方便,实用性强。一册在手,育儿无忧。

 奶爸奶妈必须知道--幼儿急诊

    巧巧不是个勤奋的博主,2年前博客13万止步,从13万到14万巧巧整整休眠了2年半,突然有一天发现女儿的成长太快了,再不记录,所有的珍贵的记忆都会消失,于是鼓起勇气再次拼搏,今天发现访问量已经14万了,马上复制下来勉励自己,这一次一定要坚持记录下去。


奶爸奶妈必须知道--幼儿急诊
感谢新浪育儿博客推荐,复制留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