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精彩收藏 |
一个让人坚强的故事
“身体被命运关在房子里,想法和思想还要被什么人囚禁吗?”脑瘫使他四肢极度扭曲,无论是说一句话,还是用手去完成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他的全身都要随之剧烈地扭动。姬刚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但他可以支配自己的大脑,他把自己思想产生的火花口述出来,由母亲代笔,完成的203篇人生感悟,使他的思想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这是他“活着的证据”。
痛苦
对于痛苦只有理解,没有看法;只有体验,没有结论。这只是个简单的回答。
姬刚家窗外的景色实在太单调,一幢二层灰色的旧式楼房,房前经常堆着很多炉灰,从窗口望出去,只能看到铺着灰色瓦片的房顶和房子后边的一棵老杨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飞来了许多小鸟,它们把家安在树上,整天叽叽喳喳地叫着。听到它们的叫声,姬刚感到心灵的宁静,春去秋来,他看着树枝吐出嫩牙,树叶慢慢长大,再看着树叶一点一点地变黄,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他知道树是有生命的,这是多年来姬刚可以看到的惟一的风景。
1996年深秋的一天,当他早上起来的时候,这个风景没有了,他急了:“妈妈,那棵树呢?”听到喊声后急忙跑来的妈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告诉儿子,树在前一天的晚上被砍掉了。姬刚伤心到了极点,他认为那棵大树是长在自己心中的。
几天以后,姬刚突然让妈妈准备好纸和笔。妈妈不知道姬刚要搞什么名堂,但多少年来,他已习惯了儿子的“吩咐”,还是照着姬刚说的话去做了。姬刚将自己对那棵老杨树的怀念之情倾诉出来,姬刚每说一句话,都全身扭曲,很快已是大汗淋漓了。母亲记录几句后,他便让妈妈再给自己念上一遍,直到自己满意才往下进行。
两三天后,怀念老杨树的文章写成了。当妈妈最后为他念的时候,姬刚如释重负。而母亲也没有想到的是,姬刚竟能写出文章来,而且还相当不错。其实,让姬刚和家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竟让姬刚开始体验了一种新的生活。
飞跃
命运对我来说是一个力量比我强十倍的对手,我即使向它屈服低头,它也不会饶过我的,那就用这颗头同他拼一回吧。
知儿莫如母,怕孩子有不好的想法,母亲有多么不高兴的事,都不会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
1997年8月,阿陶来到姬刚家,姬刚无意中提到自己写的那篇怀念老杨树的文章。阿陶看到后,竟产生了强烈共鸣,这位文学青年非常钦佩姬刚会写出这样美妙的东西来。尽管两个人文化背景相差悬殊,但共同的爱好很快使两人成为朋友,两个人经常探讨文学创作。
在阿陶的鼓励下,姬刚越发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当然,他其实不明白什么是文学。姬刚说当时的想法只是想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记下来,证明自己还活着。他还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希望自己写的话能飞出去,所以,他把自己的文章起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姬刚飞话》。
自从姬刚开始写作后,除了照料姬刚的生活,母亲又多了一项工作。从1997年8月份开始,姬刚平均每三天就会把自己的感触让母亲记录下来,每篇文章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如今天,母亲的头发已经过早的白了。姬刚口述的内容中常有一些生僻的字,母亲为此特意准备了一本大字典。
姬刚写作一般都在晚上十点以后,这时母亲把所有的家务都完成了。一天的劳累让母亲很疲倦,有时写着写着,母亲就睡着了。姬刚吐字不清,母亲常常听错,不得不一遍遍地核实。
喜悦
如果你觉得这世界还不够完美,并且你又很爱这个世界,那么你要干的就是那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一直到你做不动或者不愿做的那一天。
2001年12月的一天,姬刚像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电台正在广播国外一位残疾人是如何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名作家的事迹。写了这么多的东西,还没有人真正地看过,姬刚给当时电台请的嘉宾打电话,希望他能看看自己的作品。姬刚向对方称自己就是一棵小苗,如果能为他浇些水,就会长得更茁壮,否则就会枯死。这位嘉宾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他果然来到姬刚的床前,眼前的景像让他惊呆了。他无法想像那个在电话里吃力的声音竟是一个只能支配自己大脑的人;更让他吃惊的是,他不敢相信,那一篇篇充满哲理的文章会是姬刚的思想。
他把姬刚的作品拿了回去,几天后,他又来到姬刚的家中,同来的还有电台的记者。那天是姬刚最高兴的一天,电台的工作人员在姬刚的床头为他录制了一个专题节目。
节目播出后,很多陌生的朋友打来电话,人们无法想像,一个站都站不起来的人,竟如此热爱生活。多少年自己就这样生活,姬刚很多次感到绝望,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他时常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他待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白,只有到了晚上,写文章的时候,他才最兴奋最自信,“我需要我的文章改变我的生活,不必问为什么,只是命运给了我点写文章的能力。”
故事链接
姬刚作品(节选)
关于痛苦
有人问我对于痛苦怎么看的?我想说两句话:对于痛苦只有理解,没有看法;只有体验,没有结论。这只是个简单的回答。进一步想一想,我可以说出下面的话:我原本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光着脚在有小石头的土地上,这时,有两粒种子深深地嵌入我的脚掌,一粒快乐,一粒是痛苦。它们进入我的身体后,会慢慢地生长,随着我一起长大。这时,风中飘来两片树叶,一片嫩的代表外在的快乐,一片枯黄的代表内在的痛苦,它们和我身体里的种子遥相呼应,统治着我的人生。不管外在的快乐多么快乐,也比不过内心的快乐,因为那种子是要永远陪着你的。反过来痛苦也是这样。
同命运拼一回
屈服的准确含义我不十分清楚,不过一个人要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很容易的。其实我的头低的时候还是很多的,头在低着,不过命运还没有用刀把我的头砍下来,我头还长在脖子上,既然头没有掉,就总还有向命运抬起的时候。命运对我来说是一个力量比我强十倍的对手,我即使向它屈服低头,它也不会饶过我的,那就用这颗头同他拼一回吧。其实命运不仅是对手,我觉得它对人来说好像一条轨道,有一双带轮子的鞋,把我们的脚都固定在上面,然后我们就开始在各自的轨道上向前滑。于是,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命运,说他们有不同的命运并不是说轨道早已固定好了,其实我的性格和我的思想深处那些发光和不发光的东西就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当我不愿意再忍受现在的命运时,我需要忍着把脚从带轮子的鞋中拔出来的疼痛,才能踏上新的轨道。
昼夜心语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穿上了一件衣服,它有很强的渗透力,不断地侵蚀着我的道德和灵魂,我需要时常把它脱下来抖一抖,又不得不穿上,我在人群中寻找着和我一样的人,渴望透过衣服看见你的心。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已经很完美,你可以选择放弃奋斗,如果你觉得这世界还不够完美,并且你又很爱这个世界,那么你要干的就是那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再做一件事情,一直到你做不动或者不愿做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大家可以让你说一句骄傲的话:我是一个成功的人。
记者关切
校对“前行的生命”--姬刚的故事(三)
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
姬刚的故事不为很多人所知道,但知道姬刚故事的人无不感到震撼。六个中学生曾用自己的零用钱为他买来一盆富贵竹;一个青年8年来每半年到姬刚家中来一次,以从姬刚身上获取力量。朋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草,因为小草象征一个顽强的生命。姬刚说自己不是很喜欢听歌曲,但有一首是绝对例外的,那就是郑智化的《水手》,他说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水手,但是,他可以在思想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感悟
朋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草,因为小草象征一个顽强的生命
姬刚说从记住自己的名字那天到现在,一直在想像中过生活,无论这种想像给自己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一直是这么过来的。有人说姬刚是棵小草,姬刚接受了这个名字,但他认为,小草虽然可以象征一个顽强的生命,但小草不该只看到周围的残酷与荒凉。
姬刚非常不喜欢残疾人这三个字。他说树上有个苹果,每个人都想去摘,我摘到了人们也许会惊呼,也许送来特别的鲜花和掌声。我要的不是这些,只是一分平等,如果一个正常人把树上的苹果摘了下来,人们又能给他多少赞扬呢。
在生活的重重阻碍面前,他曾经有过许多沮丧。但他所听到的节目、他所结识的朋友,以及他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好期待,又使他不断地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倾注了他绝大部分精力的《姬刚飞话》,则是他精神上最坚实的支柱。他说,这些文字是他“活过的证据”。他从这些作品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他希望用这些文字来向人们证明:虽然自己的躯体注定得与一张床为伴,但他的思想会像一只能自由飞翔的小鸟,飞出窗外,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他指着日历告诉记者:“每个数字都是一个小黑点,今天我在那个小黑点上呆着,总是在看那些未经过的小黑点,我在想那些小黑点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当时我可以对今天有那么多的想,可以有那么多美好的梦,这些梦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在破灭,一个一个地忘记,一个一个地经历。忽然今天的某一分钟,我觉得到达了多少年前的我遥不可及的那天,这些年我不觉得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很短。
我想,会有很多人会羡慕我,因为,我有很多时间在这里清理自己,几个小时什么也不做,不听广播,不打电话,不看窗外的风景,就这样静静地思考。而有那么多的人整天在忙,他们也许找不出多少时间给自己的内心洗个澡。”
姬刚说自己不是很喜欢听歌曲,但有一首是绝对例外的,那就是郑智化的《水手》,他说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水手,但是,他可以在思想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感激
六名中学生听到他的故事后,自发地用零用钱为他买了一盆富贵竹
每天的生活对于姬刚来说都是艰难的,他同记者说每一句话时,身体都会令人心痛地扭动。姬刚有的时候能看电视,但是他的颈部没有力气,无法像健康人那样眼睛固定在目标上,只有靠着头部的摇摆晃动,扫视几眼屏幕。
姬刚最喜欢看电视里转播的足球比赛,可是他无法坐更长的时间。他不懂足球,只喜欢球场上的那种气氛,当射门成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千万人的沸腾与欢呼,他从心里渴望这种感觉。
姬刚说永远忘不了母亲对自己的爱,为了让姬刚能够站着,她将儿子抱在怀中进行训练,由于姬刚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有时,娘俩一起倒在地上。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训练每天要坚持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下来,母亲就瘫倒在床上,当然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记者在姬刚的家中看到一盆富贵竹,姬刚说那是今天3月份,6名中学生在得知他的故事后,特意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也买的。这给姬刚以巨大的鼓励,姬刚时常提醒妈妈给它浇水。
去年,姬刚还认识一个来沈阳签名售书的赖先生,出身贫寒的赖先生听说姬刚的情况后,立即赶到姬刚的床前,他把自己的书送给了姬刚:“没想到你这么有毅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某单位的一位团干部听说了姬刚的故事,他与几名团员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姬刚的家。几个人除了带来了鼓励外,他们还将姬刚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感动
他每年都要来看望姬刚两次,目的是从姬刚身上获取力量
姬刚至今仍保存着六岁时家里买的那台收音机。在姬刚眼里,收音机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可以听小说、听故事、听歌曲,可以听到不同人的说话的声音,可以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收音机成了姬刚最好的伙伴。姬刚的手本来不能拿东西,但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努力,他竟然能自己操纵这台收音机了。
开始听广播的时候,没有人给他讲过那里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慢慢地听懂了。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开播了,那里的新闻、对社会各种现象的思考、分析、评论,让姬刚着了魔。这些年来,姬刚通过那台收音机和电话结识了一百多人,至今仍有二十多人与他保持联系。1995年,姬刚结识了比自己小几岁的董小龙,董小龙当时还是个学生。那天,董小龙来到他的家中,特意为姬刚带来了一本书。此后,两个人有个约定,董小龙告诉姬刚每半年就来看他一次。如今八年时间过去了,董小龙早已步入了社会,每到春暖花开和金秋时节,董小龙就会准时来到姬刚的病床前。这么做不是为了别的,他只想从这位残疾的大哥哥身上得到力量。
姬刚同样在这些朋友身上得到力量,给姬刚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在见义勇为中受伤导致下肢瘫痪的女孩。她没有对生活绝望,在轮椅上仍坚持学习英语。这个女孩还特意让朋友代自己看望过姬刚,这一切让姬刚很是敬佩。
故事链接
姬刚作品(节选)
阳光
上午,我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我的身体和脸上,我感到平静温暖与安详。此时此刻,外边的人都在忙着什么我不知道,只有墙上的时钟和我安静的思想在这房间里游荡。猛抬头,望见一小块蓝天,却看不见大鸟在自由飞翔,因为这里有楼房,有比人还要高的围墙,它们挡住我射向宇宙的目光。暴雨过后,这一分一秒,我在和半个地球同时接受阳光。再次抬起头,白云找回了远方的大鸟,灿烂的阳光下,人间的故事又该奏起怎样的乐章?
苹果
我有个朋友,他说过两句话:“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咱俩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咱俩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我想接着他这两句话再想一想:“我有一个苹果投向你,你有一个苹果投向我,两个苹果在空中相撞,撞破了,撞烂了,掉到了地上,多少年以后,这里一定会出现一片果园。”
给海子
昨天,我的一个朋友,讲起了诗人海子的事情。我为我们有15年的人生交错,却未得相见而遗憾。你那诗的意境让我激动,我已感到了你的诗的光。你是个氢气球,你惟一的目标就是太空,然而你越来越接近太空,你就越接近死亡。我也是个气球,一个身体里装着普通空气的气球。要是有人碰我一下,我就会立刻跳起来,然后再慢慢地落下。虽然我也向往太空,可是我飞不上去,这世界上像你这样的氢气球很少,像我这样只会跳的气球很多。
我在这里眼睛望着天空,想看见你的影子,你却早已变成了光,不再会有影子,只是想对你说,你是天才,你是奇迹,你是空间的精灵,你是河边永远的哭声。你需要掉在地上的气球的赞美,也不需要高空中那个月亮的慨叹。这就是一个比你小10岁的人想要对你说的话。因为你写的是诗,我说的是话,我们是不是就注定不能相见?我的文章从不愿意留下空格,今天我要为你留下。
记者关切
文章引用自:http://http://crab.sanmen.gov.cn/News/show.asp?url=NewsNews/s/2003-09-10/123217143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