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kukurany
kukuran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90
  • 关注人气:3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的奇迹--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美国的国家公园14]

(2018-05-12 06:05:08)
标签:

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grand-canyon

美国

分类: 旅行[美加]
第一次来到Grand Canyon的游客,很少有没在第一眼看到峡谷时发出惊叹之声的,而我,除了惊叹外,还有砰砰砰的心跳,虽然走过20多个国家,那些个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像什么撒哈拉啊、安第斯山啊,也看了不少,但这怦然心动的经历,就只有在那大峡谷的一次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所以,当我第二次来到大峡谷以后,我决定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一方面为了分享,一方面也为了自己的记忆。

大峡谷Grand Canyon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Kaibab高原上,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其中最深、最宽、最长的一个就是Grand Canyon,它全长446公里,在世界上也属于最长的峡谷之一,峡谷顶宽6至28公里不等,平均宽度16千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最深处1800米,大约有500层楼那么高。峡谷的北缘和南缘高度也不一致,北缘Kaibab高原比南缘高300米

科罗拉多大峡谷总面积为2724平方千米,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岩石并不通体都是坚硬的,其中那些脆弱的部分,经不住风吹雨打或激流冲击,时间一长便消失得无了踪影,而留下来的部分,其形状往往很奇特。包括天然石桥、千回百转的通幽曲径、两崖壁立千仞、夹持一线青天的景色,另外的一些由水流冲击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状千奇百态。此外,峡谷的颜色,又因两壁岩石的种类、风化的程度、时间的演变,以及所含矿物质的各异,而各有不同,铁矿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五彩,其它氧化物则产生各种暗淡的色调,石英岩又会显出白色,因之,形成一块巨大的五色斑斓的调色板,美不胜收。

大峡谷的卫星图片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峡谷的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也有很大不同。总体来说很干燥,但冬天的风暴季节和夏天稍晚的季风季节会有较多降水,北缘的降水量一般大于南缘,因为地势更高,谷底就比较干燥,很少降水,呈一派荒漠景观,水面不足1000米宽,夏季冰雪融水,水深增至18米。。温度也呈现区域分布的不同,且有时出现极端,在谷底,夏季可能超过37摄氏度,而边缘的冬季温度可能到零下17摄氏度,这常常给游客们带来麻烦

大峡谷不仅景色奇异,而且野生动植物十分繁富。有75种哺乳动物、50种两栖和爬行动物、25种鱼类和超过300种的鸟类生存。在谷底的牧场和相离90余公里的圣弗朗西斯科峰之间的地段,既是亚热带植物,也是寒带植物的生长区。所以,这里仙人掌、罂栗、云杉、冷杉等植物几乎是在同一地区内共生。

印第安人传说,大峡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当时上帝化当地人类为鱼鳌,始幸免于难。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鱼鲜。实际上,刻凿大峡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据地理学家考证,大峡谷从接受科罗拉多河的侵蚀塑造,至今已走过六百万年的历史(此数据有争论,新的研究认为甚至可能有七亿年,),而且至今犹未停歇,直至永远。

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自从加利福尼亚湾形成,科罗拉多河水位即明显下降,就开始了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过程,长河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等峡谷,而最后流经多岩的Kaibab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为典型的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桌状高地”。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下切和剥离)作用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大峡谷的峡壁上刻下了科罗拉多高原抬升的整个历程的痕迹。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谷底的岩石大约经历了二十亿年的岁月变迁,是地球年龄的一半,还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这些也成为大峡谷对地质学而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所在。

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Pueblo印第安人在大峡谷地区定居,也叫做Anasazi人,此种族的后人一直到现在还在这一带生活,此外,Cohonina人曾生活在大峡谷西缘,Sinagua人曾生活在大峡谷的东南地区,至今大峡谷区域内还有多个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国家公园范围内也有一些印第安人居住的遗迹。16世纪欧洲人到来时,Hualapai人生活在大峡谷南缘的狭长地域,Havasupai人、南方Paiutes人和navajo印第安人也都在这一带活动

1540年秋天,西班牙殖民者在Cardenas船长的领导下组织探险队,任用了几个hopi印第安人当向导,前往大峡谷南缘寻找传说中的Cibola城市群,这样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大峡谷的存在,此后二百多年没有欧洲人再踏足这里。1776年西班牙传教士为寻找Santa Fe到加利福尼亚的路径,在士兵的陪同下探索了犹他南部、大峡谷北缘地区,这期间也有传教士试图在大峡谷区域的印第安人之中传教。1826年James Ohio Pattie等美国探险者来到大峡谷。1850年代摩门教传教者Jacob Hamblin来到这里,探索了大峡谷河流通航的能力。此后断断续续有美国的军方、科学界和民间人士来大峡谷地区探索,有的还热衷于和本地印第安人建立联系。这些探险者将一路上惊险万状的经历,写成游记,广为流传,从而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大力倡导对大峡谷地区的保护,自己曾多次前来休假、打猎,并把这里设置national monument。随后,在1919年,威尔逊总统最终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1980年这里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现在,大峡谷国家公园每年接待游客500万,83%是美国人,除了常规的观光,还有漂流、徒步、跑步、直升机等游玩项目,每年还有126公里的24小时马拉松活动

不可否认,由于人类活动,大峡谷的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改变、遭到破坏。科罗拉多河在大峡谷的上游和下游均被建造水坝拦截,影响了正常的水流。上游是格伦峡谷水坝,形成鲍威尔湖;下游是胡佛水坝,形成米德湖,主要供水给位于荒漠中的拉斯维加斯。这些水坝不仅限制了各种鱼和其他生物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拦截了所有大洪水。大峡谷的许多地形过去都是由这些大洪水所塑造出来的,如今水流变慢变少了,许多地形就被改观了,直接影响到大峡谷的生态环境。比方说,因为缺乏由大洪水所带来的大量泥沙,大峡谷底部的许多沙滩都在消失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在格伦峡谷水坝做有限度的实验性排洪,对恢复大峡谷的原始地貌有很大的帮助。

[地址、电话]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Kaibab高原上,面积巨大,分为南缘和北缘,西缘并不在国家公园的范围内,虽然也是游客常去的景点。

Mailing Address: PO Box 129, Grand Canyon, AZ 86023

Phone: (928) 638-7888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门票、时间]

门票可以使用一周,包括north/south rims,散客价格:35美元每辆汽车,30美元每辆摩托车,20美元每个人。坐公交shuttle进入的6 or 8美元/人,跟团的、坐出租车进入的另算(详见网站),门票可以在North Rim, South Rim, Desert View的Entrance Station购票(接受现金或刷卡),也可在flagstaff, williams或者tusayan等地的visitor center购买。

南缘全年开放不休息,北缘只在每年5/15到10/15之间开放。具体visitor center、餐馆、酒店等的开放时间见网站。

[网站]  https://www.nps.gov/grca/index.htm

[交通和住宿]

公园内以及tusayan到公园(南缘)有多条路线的免费shuttle,请见
https://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shuttle-buses.htm

Arizona Shuttle的接驳巴士(https://www.arizonashuttle.com/ )可以连接亚利桑那州主要城市、机场(菲尼克斯、tucson和flagstaff)以及Grand Canyon NP(南缘)。也可以坐火车从williams前往grand canyon南缘,在amtrak网站或者grand canyon railway网站(https://www.thetrain.com/ )都可以购票

到北缘如果不是自驾那交通就不是很方便了,有Grand Canyon Shuttle可以考虑(http://www.grandcanyonshuttles.com/index.html ),或者trans canyon shuttle(928-638-2820)

在园内的住宿方面,如果露营,基本只能在rim的露营地,如果在峡谷内camping,需要事先申请permission,是有名额限制的。如果不露营,园内有不少lodge,住宿的选择可能是国家公园中最多的,具体可见
https://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lodging.htm

如果不住在园内,最近的可以考虑tusayan,远一些的williams或者flagstaff也都是常见的选择

[游记]

为了去大峡谷,提前一天从拉斯维加斯到了Flagstaff,旗杆镇。下午到了就赶往预定的酒店hotel aspen Inn and Suites,就在route 66路边,火车track也在公路边,在hotel另一边。这个flagstaff海拔2100米,从拉斯维加斯这样的低处上来,真有些不适应,走路多了就觉得呼吸急促,也有轻微头痛,而且现在一月初天气还比较冷

Hotel Aspen价格不贵,在priceline预定是47美元/晚的大床房,是一家简单标配的motel,房间较小,设施陈旧,窗子都坏了也没有修,在地图上看距离greyhound巴士站很近,一北一南,中间只隔着铁路线和66号公路,甚至在酒店较高处可以看到车站,在车站也可以远望见酒店,但就是这个铁路线无法穿越,两侧是很高的路基,且在大部分区段有护墙,这里铁路属于西部干线,罕见的是3、4条track全段并行,货运火车十分繁忙,几乎5-10分钟就有一班,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走有红绿灯的路口比较好。所以只能是从巴士站往西或者往东走到附近路口,穿过去,再沿着66号公路反方向走,这样从巴士站走到hotel一共要30分钟。好在从hotel走到amtrak火车站就方便得多,往西15分钟步行距离,不用穿越铁轨

入住旅店后先吃了饭,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早就饿了,入住时候就在前台看到本地中餐馆放在这里的菜单和外卖电话,叫做“金龙”,于是打电话(928-527-0111)订了餐,很快送到了,2个人点了2份主菜加米饭,加上外送费(3美元)以及给司机的小费,一共30美元,口味还凑合。下午也没安排别的活动,因为赶车起床太早,就在旅店睡觉休息。

到晚上,走路去downtown火车站一带吃饭,这才感到flagstaff的一个很特别之处,就是晚间开的街灯都不亮,难怪网上介绍说这里是国际反光污染组织曾经特别赞誉的城市。这几天在flagstaff吃得都不错,可能因为是到大峡谷的必经之地,很多游客在此住宿,所以这里开有世界各地多种风味的餐馆,这天我们就先找了一家N Sanfrancisco大街上的Red Curry泰式快餐,点了蔬菜配面、米饭,虽然店里伙计都是美国人,却很好吃,米饭用的是高粱米,价钱也不贵,10美元左右一个主菜(炒饭、炒面、配菜的米饭or面等)。吃完饭又在附近逛逛,感觉比较冷清,这里更热闹的区域应该在火车站南侧,最后找了一家jimmy jones的三明治店,买了明天带去大峡谷吃的食物,才走回旅店去

flagstaff的中心,新年期间也挂上了彩灯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第二天去大峡谷,预定了Arizona Shuttle的接驳巴士前去(https://www.arizonashuttle.com/ ),这家shuttle公司的车子可以连接亚利桑那州主要城市、机场(菲尼克斯、tucson和flagstaff)以及Grand Canyon NP,价格也不贵,flagstaff往返Grand Canyon每人70美元,包括了公园的entrance费用,接人的地点是在flagstaff的amtrak车站停车场,每天有2-3班,可以不用预定,现场付费乘坐,但如果没座位了就不让上了,所以最好还是上网站上或者打电话( 520-795-6771 or 928-350-8466)预定。

我们坐了最早的一班车,所以天不亮就起床,在酒店有免费早餐,很简单,面包、果酱、果汁,然后走路到amtrak车站,在车站候车室里等了一会儿,到7点半就看到shuttle到了,一辆中型商务车。上车后等到7点45,准时出发,总共就4、5个乘客。先是往西开到williams,有乘客在这里下车,还在这里看到了开往大峡谷的火车。从这里再往北,总共1.5小时,到了GC公园内,停在maswik lodge门口。实际上我们到的是south rim,大峡谷国家公园包括了北缘和南缘,但冬季只开放south这边,夏季也开放north,但shuttle公交只在south有。(西缘不在公园范围内,是由一些旅行社和当地印第安人联合开办游览项目,例如空中步道之类,距离las vegas相对近很多。)

今天天气很不错,晴朗、少云,而且这个冬天还没有下过雪,不会担心冰雪影响trail路面,气温也不冷。(多年前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积雪很多,那景色也是别有一番风情。)下车这个区域叫grand canyon village,是游客们来大峡谷游玩主要的食宿区域,有多家酒店lodge和餐馆,也有超市

这片village生活区通过shuttle相互连通,也通往主要景点。冬季shuttle路线只开放2条,blue和orange,蓝线主要在visitor center和village各处穿行,orange前往yaki point,途经很热门的步行道south kaibab trailhead,都是10-15分钟一班。如果是其它季节,还开red line到hermits rest,以及purple line开到公园外围的tusayan镇子,那里比williams, flagstaff都要近,我们过来路上也经过了,比园内有更多、相对更便宜的食宿选择。园内的shuttle都是电动公交车运营,全部免费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我们的计划是找一条进入峡谷内的trail走一下,然后在rim trail走走,rim trail是paved,老少皆宜,还可以骑自行车,走进峡谷的trail就都是土路,上下坡度较大,难度也有差异,一般推荐比较容易的是Bright angel, south kaibab(我总把它和kebab烤肉联系起来,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联系...)但前者如果下雪的话似乎会有积雪,hermit和Grand view难度就大一些。公园方面认为纯靠步行是不可能当日下到峡谷底再上来的,这样计划的十有八九最后都要叫救援队,所以这些trail如果一日游的话都不应该走到底,大概也就走到底之前的一半路程甚至更短。我们早已做好决定,去south kaibab走一小段

所以就从maswik lodge坐shuttle,本来在lodge门口就有车站,但因为修路,车站封闭,要穿过附近停车场走到backcountry information center去坐。坐blue line到整个公园的visitor center,这里是换乘站,换orange line到south kaibab trailhead。大峡谷公园内有多个visitor center,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些lodge里也有咨询柜台。因为在village里是看不到峡谷的,在shuttle bus开到峡谷边缘,乘客们第一眼见到峡谷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就像我几年前第一次来大峡谷看到的那样,那时我觉得心脏突然扑扑扑地跳了几下。后来仔细想,应该还是两缘之间巨大的间距和深谷中的弯弯曲曲的褶皱让人叹为观止吧。

到south kaibab入口这里是上午10点半,没有耽搁,立刻走进去,trailhead在峡谷边缘,海拔2215米,所以是往下走,走到峡谷内部。确实是土路,走走以后鞋和裤脚都沾满黄土,但还算平整,应当是有人维护的,只是有的区段比较狭窄,边缘没有护栏,有些地点恐高症患者怕是要受不了的。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可能因为公园网站、visitor center都推荐的原因,有不少游客在走这条trail,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一些背着大行囊下去、上来的客人,都步伐健硕的样子,这些人都是在峡谷底露营过夜的。我们花了大概1.5小时往下走,曲曲弯弯的,还有很多是之字形,走一段就有不同的角度看峡谷的风景,所谓移步换景吧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走了1.4公里,到海拔1963米的ooh-aah point,有非常壮观的view,然后再往前走,视野都很开阔。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一直走到可以见到cedar ridge的一处拐角,但没有往下走,就在这里吃了点带来的三明治,休息一下,然后就折回了。ooh-aah到cedar ridge有1公里,后者海拔1853米,如果要上厕所又不想随地解决的话,就只能去cedar ridge了,因为只有trailhead有厕所,到cedar ridge之间都没有。

公园网站上建议一日游的客人不要超过cedar ridge,从cedar ridge再往前到谷底河边还有5-6公里的距离。网站还认为走trail往上走的时间会双倍于往下走,然而我们的经验是,并不是!上来只用了1个小时,比下去时间还短,可能原因是下去的时候经常停下拍照,而上来就很少拍照了。

所以我们在下午1点不到就回到trailhead了,接着就沿着rim trail往西走,这条路就容易多了,是铺了柏油的,还可以骑自行车。在这条路上走,也不总是在峡谷的最边缘,但完全包括了各处有开阔视野的观景点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走到下午3点,到了Mather point,这里视野确实很棒,也有个不小的观景平台,所以也是旅行团活动的集中点,每天下午这个时候刚好就是拉斯维加斯的团队到来的时间,停车场上停了一长队旅游大巴,戴着旅行团标志的游客占据了这片观景台的各个角落,当然,绝大部分是中国游客。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在这里坐下休息了一下以后,本来想要不要坐shuttle回去,这里也有orange line的车站,但决定再走走,就继续往西,走到下午4点15左右,来到yavapai geology museum,是个小型地质博物馆,展厅不大,而且大部分面积是纪念品商店,展览区主要是文字说明和模型、图片。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到这里就快日落了,于是从停车场坐orange line shuttle,也是中间在visitor center转blue line,回到maswik lodge一带,是下午5点多,赶快走到这里的rim边缘,也就是bright angel trailhead附近,看看落日余晖,还是来晚了一些,但还是能看到一片金红映射在对面的峡谷顶层的峭壁上。8年前差不多这个季节,第一次来大峡谷,第一眼见,也是一个傍晚,也是在rim trail上,流云、晚霞、白雪、陪衬着这座无比静穆的裂谷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地球的奇迹--Grand <wbr>Canyon <wbr>National <wbr>Park <wbr>[美国的国家公园14]


回到maswik lodge,就在lobby等着坐arizona shuttle的车回去,这里有wifi但需要付费,公园内其它地点基本没有网络覆盖。这里也有个food court小食堂,但我们还是决定回flagstaff再吃,我只是买了一块cheese cake先填填肚子。6点15发车前司机会进来叫,同车还有另外三位印度年轻人和一个美国游客,还是先到williams,再到flagstaff,路程1个半小时。

回到flagstaff还是在amtrak车站下车,因为要在这边找饭馆,就找了昨天吃饭的red curry对面的一家韩国餐馆,点了石锅拌饭,也很好吃。吃完了就走回旅店,在旅店旁边的路口还有一家很大的超市,我们去买了些水果、点心才回房间去休息。第二天本来要一早天不亮就坐greyhound大巴离开,前往tucson去,但车站在我从大峡谷回来路上就给我打电话,我没接到,然后自己上greyhound网上查,才知道delay到下午了,于是又耽搁了大半天,还好没急着退房,休息到中午才退房,走去车站,在附近吃了一顿越南米粉,到下午2点多才坐上车出发离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