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清教姜皓文三星电子日韩家电中国家电财经 |
分类: 人物记录 |
据悉,2011年,三星电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目标锁定为100亿美元,并将希望寄托于传统的家电和数码IT上的发力以及在手机业务上的进一步提升。
记者:您认为以中国本土家电业目前的表现来看,未来在与海外家电巨头竞争中是否占优势?
于清教:中国的家电企业想走向国际,三星却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这很值得中国的家电企业思考。
姜皓文在就任仪式上明确表示,21世纪企业的生存与否完全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胜败。这足以看出三星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其实,从外资家电品牌在中国主动降价的现象来讲,中国确实已成为家电企业的主战场。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强龙难压地头蛇。但中国本土家电企业这一“地头蛇”在与外来“强龙”的较量中,似乎不见得能占据上风,这不难理解,单从核心技术缺失、整个产业链布局的薄弱、产品设计能力等来看,中国家电企业都处于下风,但作为本土企业,中国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依旧有优势。
我认为,在中国市场,中国家电企业主要有两大优势,首先是对消费市场的把握、对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把握。任何产品要想赢得消费者认可,首先需要做到本土化,也就是产品设计要满足消费者需求。虽然中国的城市比农村消费水平高,但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乡镇及农村等市场被喻为家电业争夺的主战场,对这些市场的市场及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的把握度更高,这就更利于企业得到“消费者需求”,产品生产更具针对性,更能赢得消费者认可。
其次,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中国家电行业也出台了相应的行业“十二五”规划,将未来10年的目标定为由家电大国变为家电强国。为达到这一目标,国家将会出台相应的支持,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拉动内需政策,无疑,本土企业将是国家政策的最大受惠者,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在主场作战的一大优势。
另外,中国家电企业在销售渠道上的优势也非外资企业在短期内所能达到。
记者:三星电子年初领导层大换血,高调宣布发力中国家电市场。您认为在传统家电领域其在中国主要面临哪些竞争对手?是否具备竞争优势?
于清教:不仅仅三星,从全球家电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来看,他们均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棋子,而中国本土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中,依然重视国内市场份额的争夺,可以说,三星在中国的竞争对手除了中国本土企业,还将正面跟LG、松下等日韩企业交锋。
近年来中国家电业一直呈现“白强黑弱”的市场格局,但三星在中国市场却是“黑强白弱”,“发力黑电”或许将是三星开启中国市场的切入点。单就三星的竞争优势,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其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拿彩电业来说,目前的LED、OLED、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等概念相继提出,虽然最终的发展方向尚未明朗,但以三星对技术的储备来看,均有实力成为领头羊。
其次,三星非单一形式的产品布局决定了其赢利模式的多样性,这就为三星在资金运作上留有了更多选择,即使在价格战频发的中国市场,低价策略也不会影响三星的整体赢利状况,而这是中国家电企业最薄弱的一点。
记者:您怎样看智能家电的市场发展前景,制约家电企业发展智能家电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于清教:三网融合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家电离步入智能时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背景与可能,虽然现在的智能家电只能算是一个概念,但我相信,智能家电终会是未来家电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智能家电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智能,这是一个需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各企业在发展智能家电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从面前来看,家电企业在产品实现的智能功能均比较单一,另外就是各家的产品功能类同,这使得产品同类化,没有品牌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在技术层面发力外,还要解决好“从用户需求出发”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制约其发展的另一要素。
任何产品的设计与生产都需要解决好“从用户需求出发”的问题,智能家电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智能、更方便,这本身就是解决用户对产品使用需求,但用户需求是什么?怎样得到用户需求?少有企业真正去深入了解,而每个地域的消费者用户需求又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深入了解,根据用户需求,从技术层面给予解决,生产出不同智能功能的产品。海尔近期由制造型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就是真正解决“从用户需求出发”的问题。
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真正解决了用户需求,并通过技术等解决了产品高价的问题,智能家电便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