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清教新能源中国企业家紧迫感金融危机财经 |
分类: 媒体评论 |
新能源需要建立真正的紧迫感
文=于清教
《春寒:走马硅谷新能源》(见《中国企业家》杂志2009年11期,文/李珉)以金融危机下的美国新能源现状、投资走向与未来发展为视角向我们展现了美国新能源这个行业的“料峭”与“紧迫感”。显然,代表创新与世界前沿技术的硅谷面对这样一个乱象纷杂的朝阳行业也提前进入了市场的“休眠期”。即便是石油危机的警报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对新能源的推进仍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距离。
在中国这种现象尤甚,在上市公司中只要与新能源概念沾边,庄家、投机者就蜂拥而入,民间热钱更是狠命地砸这个行业。一方面,标准缺失,行业门槛低,竞争纷乱,导致投机者频繁搅局,做完壳后捞一把就走者大有人在,也就是短期利益攫取者众,今朝有酒今朝醉;另一方面,虽然不乏政府部门和企业组织的战略意识,但治理、监管、补贴扶持、市场管道、消费接入等方面并不配套完善,不少项目表面是新能源的创造与推动,实则是二次污染、三次浪费,环保代价、资源代价以及市场代价非常严重;另外,市场和公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事不关己”、“今生自在”者大有人在。这就给我们另外的深思,在能源危机没有真正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前,在人类表面虚假的紧迫感前,世界各国在新能源建设、开发和利用仍将在能源开发利用的丛林里探索下去。
要真正建立新能源的紧迫感,我认为除了新能源立法、政府加强职能监管、市场投资研发外,更重要的是全民能源意识的改变,在大力推动能源节约的同时,迫切建立起对能源管理、新能源开发、市场管道与普及等政略、战略层面的实际行动,否则新能源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只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论证”与“口号”中丧失机遇、走向真正的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