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信的烫手山芋不仅仅是科龙

(2009-05-11 21:10:58)
标签:

于清教

海信科龙

中国家电

周厚健

顾雏军

财经

分类: 案例分析
海信的烫手山芋不仅仅是科龙
 
一方面,在4月28日公布的ST科龙业绩中,第一季报营收为17.96亿元,比去年同期23.06亿元下跌了22.12%。净利润 5.57亿元,2008年同期为10.94亿元,下滑49.09%(此业绩数据值得商榷,是海信调整账务录得还是科龙出售资产所得,单纯从报表上并不能真实反映),科龙业绩呈下滑趋势不言而喻。而团队人心涣散,南北文化差异导致冲突不断,这点从海信派驻到科龙的高管走马观花换来换去可见端倪,科龙的资本腾挪之术海信一开始并未全部料及,在前期科龙面临摘牌之际,海信的救赎显得尤为关键,而且当地政府也希望有家电背景的品牌来重组科龙,保住上市公司的壳资源;
另一方面,家电行业利润持续下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海尔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就是例证,更遑论其他品牌,科龙的优质资产包括品牌资产已在市场竞争中被逐渐稀释,市场占有率下滑;
另外,对于海信来说,白电业务早在2005年后就令周厚健头疼不已,空调业务被竞争对手越甩越远,一直以来倡导的空调变频专家已被格力、美的等品牌逐渐追超,冰箱业务这几年投入很大,但销量和品牌一直不尽人意,当初收购科龙是看好科龙空调、冰箱在南方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顾雏军的试错不仅重创了科龙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连累”了后期进入的海信,而海信不断的投入也让自身资金“捉襟见肘”。在前两次收购告败后,ST科龙在一年半不到时间里三度抛出以定向增发方式收购第一大股东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白电资产的筹码,可谓用心良苦。定向增发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补充科龙的现金流,避免业绩继续下滑而被摘牌。而放弃科龙海信显然不能心甘,在金融危机之下,家电市场继续疲软的现实境况下,拯救科龙、拯救海信自身的白电业务,已成为海信当下最迫切的任务。
显然,要走出困境,海信科龙必须有充分的市场准备和切实可行的战略调整,从今天的局面看,我们无法及早乐观,只能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