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并购才是更大的智慧
(2008-08-26 08:43:20)
标签:
于清教中国企业家苏宁电器杂谈 |
分类: 冷眼冷语 |
审慎并购才是更大的智慧
文/于清教
《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15期《苏宁:赛点2008》
中国企业如果不做并购或资本仿佛就显现不出智慧或实力,然而我们错了。耐克很少去收购别人,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全球№1;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依据各自的品牌定位相互竞争,共同做大了全球碳酸饮料市场;麦当劳和肯德基也是如此。但中国家电连锁却不这样,他们为了竞争就必须拼个你死我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吵嚷不断。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家电制造商整体进入经营寒冬,家电连锁们自然难以逍遥之外。而在此背景下,苏宁与国美之间的较量就显得越来越深层化、全面化、战略化甚至霸权化,少有顾及家电行业整个生态链的和谐。
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深谙围棋之道者对《孙子兵法》里的这句话并不陌生。家电连锁一开始随着家电市场完全竞争时代的到来,国美们由于“善阵”、“善战”而逐渐掌握了渠道话语权。但如今国美对其它竞争者的大肆并购已经凸显出规模后的困局,单店经营效率、效益在下降,1+1≥2的战略并没有体现在公司赢利能力上。今年第一季报显示,苏宁662家门店当季营收为126.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95%;而国美746家门店当季营收则为12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国美应该清楚其中原因。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当即将呈现垄断格局时,即使国家不干预,垄断者也难以持久保证垄断不被打破,更不能有效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从而破局。关键的是,简单的零和游戏并购所带来的公司超载运行和虚拟肥胖都已埋下隐患的种子。
可以预见,当连锁商暂时控制的“纲目”(盘剥)一旦到了绷得不能再紧的那天,被逼急的制造商在巨大的上挤下压中必然打开锋利的生存之刃进行拯救,那时门店数量将形成最后的仓库,总是打着替消费者行道之幌的连锁商们最终会被消费者和制造商共同抛弃,而修复受伤的生态链则需要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更何况,并购从来不能真正为家电连锁带来持续竞争力。
与其说是苏宁作为跟随者的角色尴尬,倒不如说这是张近东的为商智慧。这是本期封面报道给我的深刻启示。但稍感遗憾的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这期的封面报道仅从国美、苏宁角度出发,如能从行业协会、商务部、家电专家、家电制造商、消费者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报道,能够站在整个家电生态链上更理性分析中国制造和连锁的现状和未来,则更能展现出作为财经商业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全面性、客观性。
来源:《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