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融资难题
走多元化道路
民企如何打破“生死劫”
本报记者李金铃
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融资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短板之一,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何民营企业频频上演“生死劫”?日前,品牌营销专家于清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盲目多元化,缺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以及技术、品牌、文化和人才。众多品牌急功近利,非理性营销,触政策高压线,从而游走在灰色地带;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老化面临升级转型,“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低附加值)环保代价增大,还有全球能源、资源紧张等原因。
除此之外,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攀升,企业管理成本消减无力,上挤下压导致成本失控。加之世界环境因素,低成本制造优势丧失,世界制造业基地转移第三国家,贸易壁垒与冲突加剧,也给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于清教认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然而不少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加上缺少诚信体系支持、信息平台缺位,造成信息不对称,导致创新企业“有项目、无资金”,而金融机构“有资金、无项目”的局面。
7月25日,青岛市工商联融投资担保商会(以下简称担保商会)成立。刚刚担任会长的欧美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李金堂在担保商会成立时说,担保商会的成立就是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民间金融资本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通过融投资担保商会的平台,使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的闲置资金能更好地加以运用,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迅速、快捷地筹集到发展资金,以解企业燃眉之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策的大力支持让众多中小企业拍手称快,而从企业自身来说,同样也在寻求生存发展之路。西门子、IBM、联想等知名企业的专业化浪潮仍在进行,走多元化道路能否成为打破企业“生死魔咒”之重锤?
“在我看来,对和错并不在多元化和专业化本身,而关键是战略背后的经营理念。” 李金堂如是说。
不妨来看一下欧美投资集团的多元化投资。目前欧美投资集团所属的青岛金龙包装有限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产业基地,其产业链条有机延伸,取得了极大成功,并计划赴澳洲上市;地产业务无论是房产开发量还是土地储备量在青岛市都名列前茅;国际贸易业务一直强劲发展,在山东外贸行业可圈可点,其所拥有的青岛欧美进出口有限公司是青岛百强外向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主营业务板块调味品生物科技已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欧美投资集团的战略,其实就是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集团,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企业能够始终保持良性的发展势头。因为一个行业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企业如果只专注一个行业,行业发展空间的限制必定会使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做大企业规模。而多元化经营恰恰可以突破企业的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08年8月4日
正在推出
中小企业为何频演生死劫?
力诺之舞
朱威廉的“氧化应激窗口”
象欧美一样去上市
孙耀志与仲景之光
左延安的江淮,江淮的中国车
健力源,餐饮中跑出来的鲨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