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原本是为了更安全些,但没想到每个篮子都不结实,既打碎了鸡蛋,又失去了既有优势,防范风险的措施反而增加了风险。”中国家电资深分析师于清教如此评价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复苏 升级
回归
——2007年家电上市公司关键词
文/本报记者郭志明
2007年1月,代码为000100的股票最低价还只有2.32元;到4月3日,该股已经报收于4.89元。短短三个月间,资本市场上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已经完成。而这个成绩的制造者正是曾因“消化不良”而饱受诟病、2006年业绩预亏的TCL集团。
尽管机构投资者出于对家电股业绩的担忧而普遍持谨慎态度,但还是有业内人士从几只龙头股的表现作出家电板块即将复苏的判断。他们认为,复苏之路定非一帆风顺,尽管产品升级换代、消费市场急剧扩张为家电企业提供了盈利的可能,但企业能否在经营策略上“迷途知返”还是成为复苏成败的关键。
十年一轮回
1997年,四川长虹(600839)曾以66.18元的股价“摸”到家电板块第一高,创造了一波家电股狂潮。然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经历了漫长熊市煎熬的家电板块真的会在十年后“梅开二度”吗?
2006年的成绩单让人高兴不起来。TCL预亏、春兰预亏、厦华预亏……家电板块的天空再一次被亏损的阴云笼罩。家电上游企业的日子更是每况愈下,典型的要数彩虹股份(600707)。在CRT电视日趋没落,等离子、液晶后来居上的情势下,彩虹已经被日本屏、台湾屏远远抛在了后面。
但是,企业永不缺乏信心,扭亏为盈的豪言壮语几乎与2006年度预亏公告同时此起彼伏。李东生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高调表示,有信心引领旗下3家上市公司,包括TCL集团(000100.SZ)、TCL通讯(2618.HK)、TCL多媒体(1070.HK)在今年内实现全面扭亏为盈。而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京东方也做出“2007年一定要盈利”的承诺,“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大家了”。
招商证券分析师李阳认为,由于基本面得到改善,家电板块有望从牛市行情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资金新的追逐目标,企业业绩也很有可能进入一轮复苏周期。以两只个股为例,TCL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利空出尽是利好;而长虹由于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因此开始价值回归。
中国家电资深分析师于清教则告诫企业,从以海尔、TCL、长虹为代表的家电个股看,企业的扭亏离不开战线收缩、削减成本与资产重组,企业尤其要防止以价格战作为突破口,牺牲未来的发展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消费升级忙
企业和部分业内人士的相对乐观并非没有根据,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将成为2007年家电行业的一大亮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生活品位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2007年将成为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高潮期。平板电视、数字电视淘汰传统电视的步伐将越来越快,3G市场的初见端倪将进一步刺激手机等通讯产品的消费。从行业发展来看,部分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不断进行行业整合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依靠自己强大的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依靠自己的品牌优势及对市场强大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市场定价权,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此外,于清教预测,2008年的奥运商机也会在2007年中得以体现,受益于奥运采购,大屏幕彩电、手机、中央空调等产品的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消费高潮。
而家电板块的投资机会也需要重新评估。一方面,随着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家电行业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产业整合趋势下,家电行业存在大重组和大并购的可能。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则分析认为,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也为家电企业提供了盈利空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彩电、冰箱、空调直至电饭煲已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
多元化悖论
当市场的放大为家电企业扭亏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后,主业是否突出就成为关键所在。
“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原本是为了更安全些,但没想到每个篮子都不结实,既打碎了鸡蛋,又失去了既有优势,防范风险的措施反而增加了风险。”于清教如此评价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由多元回归一元,澳柯玛最有发言权。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洗礼后,澳柯玛决定重归冰柜主业。多元化战略的失败使澳柯玛在去年3月爆发了全面危机。随后,青岛市国资委对澳柯玛进行重组,包括整体厨房等在内的60余家非主业业务子公司被剥离,“瘦身”后的澳柯玛在2007年开年发布了预盈公告。
尽管对多元化的优劣仍存争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范围内靠多元化模式实现盈利的企业得到公认的只有GE一家。而国内的家电企业中,倒是坚持制冷主业的格力电器(000651)逆势飘红,仅2006年前三季度格力已实现4.97亿元的盈利,超过TCL、康佳、长虹、海信、厦华五大国内彩电巨头同期净利润总和。
“未来中国家电的出路在于回归主业,真正做强做精主业。”于清教如是说。
来源:中国企业报200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