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如牛毛的“高峰论坛”涮了谁?

(2006-11-14 14:19:26)
分类: 冷眼冷语


冲“名优产品”称号进京参加“高峰论坛”
58家企业交百万费用被涮




  京华时报报道,4天前,全国16个省市58家企业负责人,冲着被评“名优产品”称号的目的进京,参加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下称“工合协会”)主办的企业高峰论坛。进京前,他们共交了近百万元的会务费和赞助。
  昨天是论坛的最后一天,与会的企业家们并没拿到“名优产品”称号证书,遂报警。在警方的调解下,“工合协会”副秘书长出面,“补偿”这些企业家一张不知真伪的“中国诚信企业”或“中国著名品牌”证书。

  记者了解到,抵京参加论坛的企业负责人有上百名,他们来自上海、浙江、贵州和云南等地,涉及地板厂家、土特产销售、生物科技开发等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家们都说是冲着“名优产品”称号和中央领导来京参会的,且每个参会人员都交纳了3000元—6800元不等的会务费。

  11月11日上午,企业家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开幕式。“只有一名退休领导宣布会议开幕,之后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央领导出来授牌和颁奖。”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承办方虽然给10多家企业颁发了“名优产品”奖牌,“但那些木制的牌子在台上转了一圈后又被收了回去”。据了解,这10多家企业都交了高额赞助费。

  据不完全统计,58家企业交付会务费44.71万元,其中19家企业还交了6000元—8万元不等的赞助费,赞助费总计46.68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企业以特色产品形式出的赞助。

  “都是面子惹的祸,以后什么论坛我也不参加了。”一名企业家分析此次被骗的原因时说,主要是企业对“名优产品”和领导人的崇拜心理作祟,他也是冲着这些来的,“现在觉得脸都丢尽了,只要能拿到证书,回去有个交待也就算了,钱能退回来最好,退不回来也没办法,总不能在这儿耗着”。



点评:无独有偶,这种打着所谓“名优产品”、“著名品牌”等幌子忽悠企业的损招儿总有那么多人愿意上当受骗。笔者曾经在好多城市看过一些“中国著名品牌”的企业广告的宣传噱头,不知真正的“中国名牌”们看了是什么滋味?评选与荣誉的李鬼多多,究竟是谁的悲哀?!

做企业难道真的需要这些名堂?恐怕只有主办者和企业主晓得。消费者难道真的看重这些假大空吗?如此交钱即可评选所谓的荣誉,不单单主办者、企业主和消费者的悲哀,倘若全社会沉浸在这种不作为的虚假荣誉中,恐怕已是不可救药的开始。

那么谁来监管,谁来问责?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这些所谓的论坛、评选、颁奖的真正价值几何,更应该深思的是这个市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真正的成果与荣誉,而是应该如何捍卫这些成果和荣誉的神圣与严肃,如果容忍那些所谓的替天行道者或者扯虎皮作大旗的“仁慈者”给我们这个社会增加额外的生存成本,那么应该深刻检讨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因为自己的不作为和对民众造成的重大伤害。

笔者经常接到那些所谓的协会、联合会组织的评选啊、考察啊、颁奖啊之类的通知、电话,可笑的是每次总有那么一些退休下来的前部长、前司长、前官员们到场摇旗助兴,这种强大的娱乐化的商业走穴背后其实是对社会经济秩序和商业逻辑的严重挑战和粗劣强暴,理应严厉打击。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民大会堂管理经营的商业化在“神圣”、“壮大”这些所谓的峰会“地位”的同时,也无疑承担起了参与分享利润的“罪名”。

需要告诫企业的是,做企业不是做面子,更不是以荣誉欺世盗名,在炼就火眼金睛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寂寞,扎扎实实地致力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提升企业真正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证书不是知名度,更不是利润和成长。消费者也应该明白,产品或服务是靠质量和市场检验出来的,而不是什么证书,什么虚假荣誉,那些乱七八糟的协会或民间组织。

只有消费者和市场颁的奖,才具有真正的含金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被那些花花绿绿的荣誉障了眼,看清自己的未来;也只有如此,那些所谓的论坛或者评选才会失去市场,我们的企业才能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