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诫中国企业全球化国际化战略   |

(2006-07-15 22:58:36)
分类: 冷眼冷语
5月30日,海尔电器(1169.HK)驻韩国发言人MouDehua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海尔电器计划收购韩国第二大电脑生产商——Trigem(下称“三宝电脑”)。MouDehua声称,三宝电脑于今年晚些时候会挂牌出售自身资产,海尔电器正考虑届时竞标该公司。去年年底海尔联合投资机构斥资12亿美元,介入收购美国仅次于GE的第二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尽管最终败北,但是业界普遍认为海尔的国际化并购计划并未就此罢休。

2005年12月在“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海尔CEO张瑞敏公开表示,2006年海尔实施新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全球化品牌战略。作为海尔,张瑞敏感到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他认为海尔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要跨越三道坎: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进入决赛后,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张瑞敏分析,从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上最重要的是看入围及决赛的问题,中国家电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到海外去,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出去之后就觉得很难了,现在想退也退不回来,也没有退路。”即便如此,笔者仍告诫包括海尔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充分重视多重风险的复杂性和隐蔽化。

从海尔电器2005年财报分析看,2005年手机净亏1.39亿港元,其营业额下降48%,加上集团收购移动手机业务产生减值亏损3亿多港元,造成利润总额巨亏4.33亿港元,海尔也遭遇了家电业盈利能力普遍大幅下滑的不争事实。此前TCL在收购阿尔卡特手机、汤姆逊彩电后的结果是2005亏损了3.2亿元,旗下两在港上市公司也有逾10亿的亏损。被逼无奈中,李东生“忍痛”把TCL国际电工公司和TCL智能楼宇公司卖给了法国罗格朗集团,以弥补收购两企业造成的巨额亏损。经过“走出去”的痛苦和风险后,李东生今年不得不将TCL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重新定位为世界领先品牌的消费电子供应商,主营业务锁定在“彩电、通信手机、电脑”等3C融合的消费类电子业务上。跨国收购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随之水涨船高,1+1是否就一定大于2,这是海尔、TCL们必须面对并深思的首要问题。

从海尔电脑业务的实际业绩看,其在海尔集团的产品中仍属相对弱势,直到两年前又开始重新做电脑业务。但由于重新介入电脑行业时间短,海尔电脑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认知度尚需时日。若海尔需要通过跨国并购来提高知名度和拓展海外业务渠道,来收购TriGem——韩国这家公司品牌和海外市场的经营状况都不甚理想的品牌,也是具有非常大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在全球电脑品牌中TriGem知名度非常有限,仅仅在韩国有些表现,在全球其他市场,TriGem主要以OEM为主,且由于其在海外市场运营的不佳,最终导致公司破产。还有就是,TriGem巨亏的债务也是将来海尔并购后的主要负担,如竞购后整合不利,TriGem再爆出更多的债务或其它问题,韩国政府也采取类似美国国务院对政府采购联想电脑的“待遇”,海尔很可能重蹈TCL收购汤姆逊彩电无法盈利、联想收购IBM的PC市场遭遇等尴尬的覆辙。

我们应该看到,在海尔、联想、TCL、华为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来自于市场、资金与技术层面,更大的风险是国与国之间并非完全对等的贸易规则风险,企业文化层面的风险,国家利益方面的不同取向,以及不公平竞争及森严的贸易壁垒,这些依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制约和风险所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全球性并购潮在2001年突然偃旗息鼓,研究表明,有80%以上的并购案例属败走麦城,仅1998年到2001年三年间的并购就带来了近1400亿美元的损失。因此,中国企业的全球并购所存在的不可确定的诸多风险因素与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中国企业要顺利逐渐地完成国际化和全球化,笔者以为,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在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与市场潜在威胁等风险,增加危机防范和控制能力,不能为了加快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在跨国并购或重组中去牺牲长远利益而过度商业性妥协,很多时候建立合资公司或采取跨国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的方式更有利于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二是作为中国的旗帜性企业,海尔、联想、华为等企业应该带头加强自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群体性地为壮大中国企业实力而做好“跑马拉松赛”长期的较量准备;

三是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征途中,知己知彼才能够解决好文化差异与冲突,整合愿景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纵深沟通,重视并购或重组质量与效率上的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同时借助外力才能成功并购,关注机制才能去推动企业文化整合。

国际化不是国家化,国际化要有全球的视野,要首先把心态调整好,要进行彻底的思维革命,以强制强;整合全球资源,要高瞻远瞩,坚定信念。任何急于求成,不了解国际化的游戏规则,虽然暂时看并购成功了,但绝对不代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就万事大吉了。国际化需要深度与广度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需要综合分析海外市场的特点和介入市场的风险,需要企业的组织机构、人才储备、企业文化等方面相应的资源匹配与机制改变,更需要我们具有战略的思维定位和客观的研究分析,从而真正做到在企业的整体管理运作上融入到世界市场潮流中。祝愿海尔、联想、TCL、华为等优秀企业在全球化的征程上一路走稳、走远、走好!

来源:《家用电器》杂志2006年第6期

(本文纯属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参考。数据均来自公开披露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