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辛弃疾词选》
(2023-08-13 21:24:57)
标签:
杂谈书评文化 |
分类: 其他文章 |
辛弃疾于1140年宋高宗年间出生于山东济南。他22岁时,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率义军南归,又北上擒拿叛徒押回建康斩首。这一传奇式的行为,真英雄也!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满腔热情的归宋之后,不管辛弃疾如何倾心竭力,在主和派当权的几十年里,他始终无法实现北伐中原、统一祖国的政治理想。他只能“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几十年后,他的晚辈陆游同样用诗词表达了这样的痛惋之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VS 陆游《诉衷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他上书的政论文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进攻方略,还提出了强国的具体计划和措施。但是他的策论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有五个阶段:江淮两湖时期、带湖十年隐居时期、闽中时期、瓢泉时期、两浙京口铅山时期。
在江淮两湖时期(1163-1181)辛弃疾在各地出任一些无足轻重的职务,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楚天千里清秋、郁孤台下清江水、更能消几番风雨等等。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城郊的带湖隐居时期(1182-1192),是他在政治上受挫而痛苦寂寞的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丰收时期,代表作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挑灯看剑、明月别枝惊鹊等等。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光宗年间,在带湖闲居十年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出任福州地方官,然而只有两年(1192-1194)又被罢免,辛弃疾在闽中时期的诗词比较少。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从福建罢官以后,辛弃疾回到江西,开始了八年之久的第二次退闲生活。不久他从上饶的带湖搬到铅山县瓢泉。这一时期他在政治上更加悲观失望,只能借酒浇愁。瓢泉时期(1194-1201)的代表作有:醉里且贪欢笑、壮岁旌旗拥万夫、甚矣吾衰矣等等。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在两浙京口铅山时期(1203-1207),是他人生的尾声,年逾六十,而志向未酬。人生虽然失望,但是他创作了最优秀的作品,两首在京口(镇江)北固亭的怀古:“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以在园博园我看到“北固亭”时,忍不住很惊喜。
李白的诗苏轼的词虽然好,但我最敬仰的文人是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