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新注》卷二
情
豆蔻不消心上恨 丁香空结雨中愁
许贵文
2·015
豆蔻①不消心上恨,丁香②空结雨中愁。
【案】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条小品是集句。
关于这两句诗的出处,有学者说:“前一句是秦观的,后一句是李璟的。”“豆蔻不消心上恨”一句说是秦观的,从语意说是有联系,秦观《满庭芳》词曰:“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但“豆蔻不消心上恨”不是秦观成句、原句,因此不属于集句。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最早以集句的形式出现,当是明·玉峰主人所编辑的传奇《钟情丽集》,见明·弘治癸亥(1503年)刊本,后万历间约在1597年《钟情丽集》被收入明·吴敬所编辑的《国色天香》第十卷。书中人物黎瑜娘集古诗十首与情人辜生(辂)。其中第五首颈联曰“豆蔻难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其后,又见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陈鹤鸣,即陈言《陈布衣集句》中的《山花子》词:“豆蔻难消枝上恨(刘禹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景)(按,李景应作李璟)。”(载《全明词》补遗——日本藏稀见明人别集所载词辑录之一)值得重视的是,“豆蔻难消枝上恨”句,陈言括注作者是刘禹锡。惜出自刘禹锡何诗未详,待考,姑从陈言说。
有传说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用药名填一首《定风波》词寄给其新婚夫人,曰“静夜思,云母屏风,珍珠廉闭,防风吹散沉香。离赙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弥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他的夫人也用一首药名词回信曰: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寄奴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天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绿西河柳,盼将军看益母。”中有“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两句。很有情趣。但只是传说,且没有出处。似难以信据。
“丁香空结雨中愁”句,语出李伯玉《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语,丁香空结雨中愁。”李伯玉,即南唐中主李璟(916-961),字伯玉。
【注】
①豆蔻:又名草果、含胎花。古代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唐·杜牧《赠别》诗:“婷婷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②丁香: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的花蕾称“丁香结”。用以比喻愁绪之郁结难解。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
豆蔻年华的少女心中所积的怨恨很难消除,丁香花蕾缄结不解在雨中含苞未吐就像女子的愁怀郁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