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随意删节的《小窗幽记》

(2010-12-14 10:32:55)
标签:

被随意删节的

《小窗幽记》

文化

分类: 学术论文(原创)

      被随意删节的《小窗幽记》                       

           —简评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小窗幽记》

                             

                              许贵文

 

 

    我手头有黄浩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三种版本。一是1999年5月第1版,二是2007年4月第2版,三是2009年4月第1版。

    第三种是“国学一本通”系列丛书之一。

    第一版、第二版书,讹误较多,我曾撰《吉本<小窗幽记>第二版辨误》一文,于2007年下半年分七次在我的博客连载过,日前略作修改全文重新发表。

2009年4月第1版《小窗幽记》,即“国学一本通”本,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对《小窗幽记》原书内容随意地大量地删节,书已失去原貌。二是尚存在不少讹误。

    一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小窗幽记》对原书内容随意地大量删节实属罕见

    把2009年版《小窗幽记》与2007年版、1999年版《小窗幽记》的内容相比对,发现,原书全部内容1319条小品,被删节814条,只保留505条,仅占原书内容的36% 。这不仅严重地丧失了《小窗幽记》这本古籍的原貌,而且成了一个内容残缺本。

    具体删节的情况是:

    卷一醒  200条  删节83条  保留117条

    卷二情  102条  删节47条  保留55条

    卷三峭  88条  删节39条  保留49条

    卷四灵  156条  删节88条  保留68条

    卷五素  187条  删节150条  保留37条

    卷六景  87条  删节57条  保留30条

    卷七韵  111条  删节78条  保留33条

    卷八奇  65条  删节32条  保留33条

    卷九绮  83条  删节53  保留30条

    卷十豪  101条  删节92条  保留19条

    卷十一法  106条  删节93条  保留13条

    卷十二倩  133条  删节112条  保留21条

    看表可见,对原书内容删节比例之大,真是罕见。细看各卷内容,何者删,何者留,是很随便的。

    许多条目被删节后,对于喜爱《小窗幽记》的读者真是遗憾之事。下面仅举几例: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潇湘雨,彭蠡烟,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最早见于李东阳《自题书斋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谩随天外云卷云舒。(最早见于《菜根谭》)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鹤报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却;酒行有醉,醉欲不归。(出自程羽文《清闲供》)

    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浴花者得其候,乃为膏雨。淡云薄日,夕阳佳月,花之晓也。狂号连雨,烈焰浓寒,花之夕也。檀唇烘日,媚体藏风,花之喜也。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怒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出自袁宏道《瓶史》)

    像上述这样的精品内容,不胜枚举,可惜都被删除了。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重刊古籍,随意删节原书内容的做法非今日新创,古已有之。据《中国书史》记载,明朝人刊刻古书时随意删节图书内容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李纲《粱溪集》一百三十卷,闽本作李忠定集》且只有四十卷;《朱子集》原本三百余卷,明本只有四十卷。明朗瑛在《七修类稿》中说:‘盖闽中专以货利为计,凡遇各省所刻好书价高,随即翻刻,卷数目录相同,而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整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全本《小窗幽记》定价11.5元,2007年第2版定价12元,2009年的“国学一本通” 版内容仅占全书36%定价却是19.8元。是否也有“专以货利为计”之嫌呢?很难想象,读者买到这样严重缩水的《小窗幽记》,能够对这样的国学珍品“一本通”!恐怕连半本都通不了呢!充其量通个36%还满打满算了。

    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版《小窗幽记》拾误

    ●p10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原其可从。

    下注①原同“源”,此处作“根据”讲。

    许案:原文中“原”字,是“使”字之误。故注亦误。考此条小品语本《紫阳夫子持身格言》:“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此语又见《菜根谭》。

    ●p15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常有,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许案:“性自常有,故任性人终不失性”,译文作“品性自有常规,所以放任心性的人最终也会失去自己的性格。”非。因与原文本义正相反。中州本译作“秉性自然会恒久存在,所以任性的人终究不会失去其自然秉性”。是。

    ●p23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许案:“神人之言微”,译作“神人说话声音不高”,非。微:这里指精深;奥妙。中州本译作“神仙的话精妙”。是。

    ●p36  世路如冥,青天障蚩尤之雾;人情若梦,白日障巫女之云。

    许案:下注①蚩尤之雾:此处代指恶人作雾遮蔽天空。②巫女:指美女。两注均不确。中州本注①蚩尤之雾:传说蚩尤为上古九黎部落酋长,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作障造雾,弥漫天际,使人莫知南北,黄帝造指南车,以辨方向,终于战胜之。②巫女之云:宋玉《高唐赋·序》言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辞别时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

    ●p36  打浑随时之妙法,休嫌终日昏昏。精明当事之祸机,却恨一生了了。藏不得是拙,露不得是丑。

    许案:“打浑随时之妙法”,译作“装糊涂是顺应时世的妙法”,不确。打浑:亦作打诨。这里指取闹,说趣话哄笑。中州本译作“ 诙谐戏笑是顺应时世的妙法”。是。                                                                                                          

    ●p62  桃叶题情,柳丝牵恨。胡天胡帝,登徒于焉怡目;为云为雨,宋玉因而荡心。轻泉刀若土壤,居然翠袖之朱家;重然诺如丘山,不忝红妆之季布。

    许案:下注“胡天胡帝:一义指崇高尊贵。此处指行为放肆不拘。”此注不确。中州本注曰:“胡天胡帝:《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形容卫夫人宣姜貌美如仙女来天外、帝子降人间。”是。

    ●p64  东邻巧笑,来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将横陈于甲帐。

    许案:下注“东邻:此即指‘东施效颦’的典故。”非也。此条小品出自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东邻若是指东施效颦的东施,她是传说中的丑女,怎么能让她给皇帝侍寝更衣呢?这里的东邻是代指美女。或指《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墙窥宋玉三年的东邻美女。或指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那位“云发丰艳,蛾眉皓齿”的东邻美女。

    ●p68  逶迤洞房,半入霄梦。窈窕闲馆,方增客愁。

    许案:【译文】从从容容地进入洞房,夜半之间便进入了梦乡。窈窕的女子住在闲馆,方增客愁。下注“逶迤:从容自得的样子。” 此条的译文和“逶迤”的注释均误。

    考此条采自唐魏璀《捣练赋》。此赋描写了秋天的夜里邻女擣衣的情景,使闺中佳人和羁旅他乡的游客为擣衣的声音所感动。如“夜有露兮秋有风,杵有声兮衣可缝,佳人听兮意何穷!”“黄金钗兮碧云发,白纶巾兮青女月,佳人听兮良未歇。”“逶迤洞房,半入宵梦;窈窕闲馆,方增客愁。”根据几个词语在原文中的使用意义,应当作如下解释。逶迤:《汉语大词典》释为9个义项,这里当取第一义项,即:曲折绵延貌。洞房:深邃的屋室。多指卧室、闺房。霄梦:“霄”乃“宵”字之误。当作“宵梦”。即夜梦。窈窕:《汉语大词典》释为3个义项。这里当取第3个义项:深远貌,秘奥貌。闲馆:宽广的馆舍。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曲折绵延的闺房里,佳人听着捣衣声似睡非睡渐入夜梦;宽广的馆舍里,羁旅他乡的客人听着擣衣声正增添了思念的愁绪。

    ●  p69  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许案:下注“媚子:所爱之人。”译作“为心爱的人别上簪子”。注、译皆误也。

    此条出自北周庾信《镜赋》。《汉语大词典》释“媚子”为3个义项:①所爱之人。亦指贤臣。②爱子。③首饰。在《镜赋》里是指古时女子的一种首饰。“悬媚子于搔头”,谓在玉簪上悬挂上媚子。译文于文言文法也是不能通的。

    ●  p71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上葡萄之树。

    许案:“新制连篇,宁上葡萄之树。”“上”字乃“止”字

之误。并导致译文之误:“新作品接连不断,宁可上那葡萄之树。”既然“新作品接连不断”,为什么还要“宁可上那葡萄之树”呢?实在令人费解。原文是“宁止葡萄之树。”葡萄:亦作蒲萄、蒲桃、蒲陶。这里当是代指葡萄酒。晋·陆机《饮酒乐》诗:“葡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鍾旧宾。”北周庾信《燕歌行》:“葡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故“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两句是说,新作品接连不断,难道都能象芳醇的葡萄酒一样令人陶醉吗?

此条采自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是评论那位“丽人”的作品的。

    ●p71  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台甲馆,流咏止于洞箫。[译文]西蜀的豪富人家,因为托寄人情而穷尽在鲁殿之上;东台的上等住宅,传唱的乐曲止于洞箫。

    许案:此条也是采自徐陵《玉台新咏·序》:“因胜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储甲观,流咏止于洞箫。”上述译文讹错较多。西蜀豪家:非指富豪之家,当指豪放的文人墨客,辞赋家。这里,具体是指后汉王延寿(143-163),南郡宣城(在四川双流县,故称西蜀)人,所作《鲁灵光殿赋》极尽铺陈之能事,追求宏丽,颇有气势,结构复杂,文思精巧,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且史料价值亦高,可据以考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及雕刻绘画。故云“托情穷于鲁殿”。“流咏止于洞箫”:洞箫,非指乐曲,是说,经久不绝的歌咏,止于王褒所作《洞箫赋》。王褒(?-前61),字子渊,蜀资中人。西汉著名辞赋家。他的《洞箫赋》是中国赋史上最早的一篇音乐赋,通过对古代宫廷乐器洞箫的刻意描绘,唤起人们的艺术美感,怡悦人们的性情。穷:谓穷尽也。止:谓止其说也。“穷”和“止”,都意味着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和王褒的《洞箫赋》,在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极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评曰:“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与荀子、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班固、张衡、扬雄等“并辞赋之英杰也。”

    ●  p74  填愁不满吴娃井,剪纸空题蜀女祠。

    许案:下注“吴娃井:江南美女照影的水井。”此注不确。吴娃:指吴地美女。吴娃井:即吴王井。《越绝书》载: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有泉常清,晶莹可爱。此处有西施等吴宫美人当年所遗履迹。(见明·袁宏道《灵岩记》)

     ●p76  书题蜀纸愁难浣,雨歇巴山话亦陈。

    许案:下注“蜀纸:好纸。”不确。蜀纸,指蜀地(四川)所产的纸,久负盛名。唐代有玉版、员余、经屑、表光等著名品种。还有女诗人薛涛所制的“浣花笺”。“书题蜀纸愁难浣”句,中州本译作“在蜀中所出的花笺上书写情怀,心中的愁绪也难以洗去”。是。

    ●p83  锁骨口中,生出莲花九品。铄金舌上,容他鹦鹉千言。

    许案:“锁骨口中,生出莲花九品。”下注:“锁骨:相传唐朝大历年间,延州有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称其为锁骨菩萨。此指有道之人。”这里“锁”字乃是“销”字之误。原文是“销骨口中”。因此“锁骨”的注释也就随之错了。销骨:《汉语大词典》释为:“灭绝骨肉之亲。形容毁谤之言害人之烈。《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李善注:“毁之言,骨肉之亲,为之销灭。”吉林文史出版社三种版本《小窗幽记》此条“销骨”均误作“锁骨”。

    ●p93  云水中载酒,松篁里煎茶,岂必銮坡侍宴;山林下著书,花鸟间得句,何需凤沼挥毫。

    许案:“何需凤沼挥毫”句,下注“凤沼:砚台中的一种。” 译作“何须一定要在凤沼砚台上挥毫。”注、译皆误也。凤沼:即凤凰池。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凤沼”。“山林下著书,花鸟间得句,何需凤沼挥毫”三句是说,在山林幽静之地著书,于花鸟间而得句,何须一定要在禁苑的中书省那样的地方去挥毫呢?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思想。砚台是供磨墨、蓄墨、濡墨的,怎么能挥毫呢?

    ●p96  辽木无极,燕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许案:“辽木无极,雁山参云”两句,译作“辽阔的树林没有边际,大雁飞向远山去参拜白云。”谬甚。此条出自南朝梁·江淹《别赋》。这里“辽木”,“木”字是“水”字之误。“辽水无极”:谓辽河水奔泻数千里没有尽头。“雁山参云”:谓雁门山高耸入云。两句原本是说主人公将要去从军作战的前线,要跋涉没有尽头的辽河水和高耸入云的雁门山。

    ●p97  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程来。与子之别,心思徘徊。

    许案:“光阴程来”,“程”字乃是“往”字之误。“心思徘徊”,“心思”当作“思心”。“光阴程来”译作“光阴按着固定的时间又来了”亦误。此段小品亦语出南朝梁江淹《别赋》:“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p104  花前解佩,湖上停桡。弄月放歌,采莲高醉。晴云微袅,渔笛沧浪。华句一垂,江山共峙。

    许案:“华句一垂,江山共峙”两句,译作“华美的诗句一说出来,江山一起肃立倾听。”误也。“句”:音gōu,通“鉤”、“钩”。(见《通假大字典》)中州本译作“华美的鱼钩一垂,江水与青山相对。”是。

    ●p106  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

    许案:“一潭明月钓无痕。”译作“一潭明月钓鱼无痕”,非。 这两句诗出自宋朝诗人管师复的“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 相传管师复隐居于龙泉县白云岩下樟村。宋神宗皇帝(一说仁宗)闻其名,欲授其官职,召至不仕。神宗问曰:“卿所得何如?”对曰:“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尽管管师复深得神宗厚爱,但仍拒官隐居下樟村。而这段对话后来成为传世佳话。“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创造出了管师复隐居的下樟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妙的意境。妙在清雅,空灵,还有超尘脱俗,其中饱含着隐士况味,让人咀嚼玩味不尽,堪称千古名句。(参见拙文《耕云钓月之妙》)

     ●p110  遗子黄金满匧,不如教子一经。

    许案:匧,音qiè,非。别本作籝 yíng 同籯。箱笼类竹器。《汉书韦贤传》:“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p111  间疏滞叶通邻水,拟典荒居作小山。

    许案:“间疏滞叶通邻水”句,“间”当作“闲”。拟典荒居作小山句,下注:“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一部分宾客共称‘淮南小山’”。译作“不拘小节学着古典作‘小山’文章。”不确。

这两句诗出自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柳浪馆二首》诗。“作小山”,是刊行诗文著作之义。而不是“作‘小山’文章”。小山是文体名。指淮南王刘安宾客所作的文章分为小山大山,而不是刘安宾客的共称。(参见拙文《拟典荒居作小山》试解)

    ●p116  许案:“段田夫携瑟”句,“田”字乃“由”字之误。段由夫,是魏晋时期著名琴人。唐冯贽《云仙杂记》载:“段由夫携琴就松风涧响之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

    ●p119  雨过生凉境,闲情适邻家。笛韵与晴云断雨逐听之,声声入肺肠。

    许案:此条句读当作:雨过生凉,境闲情适,邻家笛韵与晴云断雨逐,听之声声入肺肠。

    ●p133  古今我爱陶元亮,乡里人称马才子。

    许案:“乡里人称马才子”,下注“马才子:指游手好闲或少事劳动之人。”考《醉古堂剑扫》作“乡里人称马少游”。此条语出明·王蒙《闲适二首》诗之一:“古今我爱陶元亮,乡里人称马少游”。马少游,是汉将马援从弟。其志向淡泊,知足求安,无意功名,他认为优游乡里即足以了此一生。谓“马才子:指游手好闲或少事劳动之人。”未知何据。

    ●p134  亲不抬饭,虽大宾不宰牲。匪直戒屠侈而可久,亦将免烦劳以安身。

   许案:“匪直戒屠侈而可久”,“屠”字乃“奢”字之误。

    ●  p165  云林性嗜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耔肉和白糖,

成小块,如石子,置茶中,出以啖客。名曰“清泉白石”。

    许案:“云林”,1版注:“云林:不详。”2版、2009年版下注:“云林:明代文人徐应秋,字云林。”此注误也。这里的云林是指元代画家倪瓒(1301-1375),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人。他生活于太湖和松江三泖附近的江南水乡,又曾经弃家遁迹求道,故有在无锡惠山的经历。(参见拙文《关于清泉白石》。)

    ●p165  有花皆刺眼,无月便攒眉当场。得无妒我!花归三寸管,月代五更灯,此事何可语人?

    许案:此条句读有误。中州本标点为:“有花皆刺眼,无月便攒眉,当场得无妒我;花归三寸管,月代五更灯,此事何可语人?”是。

    ●p167  看书筑得村楼,空山曲抱。跌坐扫来,花径乱水斜穿。

    许案:1、“跌坐”当作趺坐。2、句读有误,当标点为:看书筑得村楼,空山曲抱;趺坐扫来花径,乱水斜穿。

    ●p168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达洞开,几簟皆绿。雨过蝉声来,花气令人醉。

    许案:“八达洞开”,当作“八闼洞开”。闼 tà 门。“八闼洞开”:指小亭八面的门户敞开。译作“四通八达的道路洞开”,非也。“几簟皆绿”,几:指几案。簟:竹席。几案和竹席都被染成了绿色。译作“几丛簟竹都绿葱”,误也。

    ●p183  烈士须一剑,则芙蓉赤精,而不惜千金购之。士人惟寸管,映日干云之器,哪得不重价相索。

    许案:“烈士须一剑,则芙蓉赤精,而不惜千金购之。”译作“英烈之士必佩一剑,方显英雄本色之真纯,所以不惜用千金购买。”误也。

芙蓉赤精:剑名。芙蓉:即芙蓉剑。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句践有宝剑名“纯钧”,相剑者薛烛“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后因以指利剑。赤精:赤山所产之铁制成的剑。《海录碎事·商贾·铜》:“赤山精,赤山产铁处。”

    ●p185  古之钓也,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钩,利禄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钓道微矣,非圣人其孰能之?

    许案:“钓道微矣”,译作“钓鱼之道虽小”,误也。此条语出战国时楚·宋玉《钓赋》。所谓钓道,以钓鱼之道喻治民之术。故“钓道微矣”,是说这种钓道深奥微妙。非指钓鱼之小道也。若钓鱼小道,凡夫即能,何必圣人哉?

    ●  p186  金河别雁,铜柱辞鸢,关山天骨,霜木凋年。

    许案:“关山天骨”句,译作“边关山峰如铸天骨”,谬甚。“ 天”字乃“夭”字之误。中州本、苏本、华夏本皆作夭骨,是。关山夭骨:指苏武留匈奴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皆白之典事。

此条下注“①寸管:指毛笔。”此注为衍文。

    ●p186  翻光倒影,擢菡于湖中;舒艳腾辉,攒于天畔。

    许案:①“擢菡于湖中”句,“菡”字之后脱一“萏”字。“攒于天畔”句,“攒”字之后脱“蹛蝀”二字。②“翻光倒影,擢菡于湖中”二句,译作“摘一把荷花,花影倒映,菏花田田闪烁着湖光水色”,把“擢”字理解为摘,不确。此条小品出自唐·韦元《馀霞散成绮赋》。“擢菡萏于湖中”,“擢”字含义包括:1、拔取;抽。2、选拔;进升。3、耸出。4、撤除等。(见〈〈汉语大字典〉〉)擢:《汉语大词典》:zhuó 出,耸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擢字[辨]拔,擢。在“拔、抽”的意义上,“擢”可以指植物滋长,而“拔”只用于人力或风力把东西拔起来。因此“擢”字这里不能理解为拔、摘、抽之义,而应当理解为滋长、出、耸出。“擢菡萏于湖中”是说 “湖中的荷花滋长耸出”。(参见拙文《“擢菡萏于湖中”解》)

    ●p189  堂上鸣琴操,久弹乎孤凤。邑中制锦纹,重织于双鸾。

    许案:此条译作“在堂上奏响琴操曲,弹久了就成了孤凤。到城中购制锦缎,重新织上双鸾。”不确。

    久弹乎孤凤:谓久久地弹奏《孤凤》之曲。《孤凤》:古琴曲名,又名《孤鸾》、《离鸾》、《双凤离鸾》。西汉安庆世作。孤凤,指孤单的鸾鸟。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弹奏此曲而伤孤独。

    邑中制锦纹,重织于双鸾:用苏蕙织锦字书之典。窦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读之,词甚凄凉。窦滔见后,终于夫妻团圆。“重织双鸾”,指此。

    ●189  镜想分鸾,琴悲别鹤。

    许案:下注:“鸾镜:古代饰有鸾凤图案的梳妆镜。琴鹤:取琴鹤相随之意。比喻为官清廉。”译作“梳妆镜想和装饰镜子的鸾分开,琴悲痛地与鹤分离。”注、译均误。

    镜想分鸾:谓对镜想到分离的鸾鸟。典出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

    琴悲《别鹤》:谓弹奏琴曲〈〈别鹤〉〉而悲伤。〈〈别鹤〉〉,即〈〈别鹤操〉〉,亦称〈〈别鹄〉〉。南朝齐·谢眺〈〈琴〉〉诗:“是时操《别鹤》,淫淫客泪垂。”亦喻离散的夫妻。

    ●  p193  佳人病怯,不耐春寒。豪客多情,尤怜夜饮。李

太白之宝花宜障,光孟祖之狗窦堪呼。

     许案:“李太白之宝花宜障,光孟祖之狗窦堪呼”下注:“狗窦:狗洞。古人常以狗窦嘲笑缺齿。”译作“李太白的珍贵名花应用帷障遮护,光孟祖因缺牙齿,可以用狗窦来称呼他。”误也。

    “李太白”句:典出《开元天宝遗事》:“宁王宫有乐妓宠姐者,美姿色,善讴唱。每宴外宾,其诸妓女尽在目前,惟宠姐,宾莫能见。饮欲半酣,词客李太白恃醉戏曰:‘白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于众。’王笑谓左右曰:‘设七宝花障,召宠姐于障后歌之。’白起谢曰:‘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

    “光孟祖”句:光孟祖,光逸,晋乐安人,初为博县小吏,后举孝廉。渡江后为“八达”之一。《晋书·光逸传》载:“(光逸)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辅之答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

    ●p199  斗草春风,才子愁销书带绿。采菱秋水,佳人疑动镜花香。

    许案:“斗草春风,才子愁销书带翠”,译作“才子之愁销尽书籍也带翠色”。不确。

    斗草:亦作“斗百草”。一种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书带:即书带草,亦称麦冬、麦门冬、沿阶草。叶丛生,线形,革质。传说汉郑玄门下用之束书,故名书带草。

    “斗草春风,才子愁销书带翠”:谓人们在春风中斗草嬉戏,才子们为书带草的翠色被销却而忧愁。

    ●  p200 许案: “我才必用,黄金复来,豪之认”,“认”

字乃“识”字之误。

    ●p203  风会口靡,试具宋广平之石肠。世道莫容,请收姜伯约之大胆。

    许案:“风会口靡”,“口”字乃“日”字之误。下注“口靡:中医指口舌生疮。此指口碑不好。”译作“风传口坏”均非。中州本作“风会日靡”,译作“风俗日益颓靡”,是。

    ●  P206  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东流。扁舟载得愁

千斛,闻说君王不税愁。

    许案:“闻说君王不税愁”,译作“听说国王不为税发愁”,误。考此条出自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谓长洲孝廉陆世明,一次参加科考未中,回乡途经临清钞关,守关者误以为他是商人,要他纳税。他便写了一首诗交上:“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东流。扁舟载得愁千斛,闻说君王不税愁。”末句是说,听说君王还不征收忧愁的赋税。于是,守关者很同情他,热情招待他,还送他礼物。

    ●  p210  与其以衣冠误国,不若以布衣冠世。与其以林下

而矜冠裳,不若以廊庙而摽泉石。

    许案:“与其以林下而矜冠裳,不若以廊庙而摽泉石”译作

“与其因隐居而岸然道貌地穿着衣裳,不如把朝廷政事当成是扔到泉水中的石头。”不确。泉石,指山水。爱好山水,谓泉石之志。中州本译作“与其归隐山林而夸耀身份功名,不如身居朝廷而标举泉石之志。”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居冷趣
后一篇:囧字的转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