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独生子女啃老 |
分类: 校园观察 |
老魏,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把自己的儿子告上了法庭。老人走出这一步,也是千般万般地无奈,可以想象,他心里憋屈了多少痛苦,积压了多少忧虑,埋藏了多久的绝望,所以,在拉着法官的手时他老泪纵横。
他的儿子小魏,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曾经的高材生,北京大学毕业,可以想象,这样的儿子,会怎样地让老魏感到自豪,让老魏一家风光无限,让老魏对儿子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期盼。可谁能想到,一个让父亲自豪,让乡亲们羡慕的北大高材生,却已经赖在家里“啃老”长达十年!
严格说来,这个北大的毕业生小魏并不是坏人,既没干什么坏事,也没有虐待老人,可身为父亲,为什么要被逼到走上法庭这一步,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告上法庭呢?大凡家有成年子女的父母们,一定能够理解这十年来老魏心中积压的痛苦到底有多深。儿子大学毕业了,而且毕业于中国最牛的大学,就应该从父母的羽翼下摆脱依赖,走向独立。走向社会,自己养活自己,绝大多数的年青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是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甚至身有残疾的年青人也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也是天下父母亲对孩子最基本最低的要求,可偏偏这么低的要求,拿到北大毕业文凭的小魏却做不到呢?
这个小魏,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了燕山石化工作,一开始还好,但是2001年小魏一次性买断了16年的工龄,从此长期独处,与世隔绝,没有追求,懒惰成性,游手好闲,厌恶劳动,坐吃山空,到现今已经10年了。这十年,作为父亲的老魏,虽然对宝贝独生儿子有过迁就、溺爱,但肯定也有过批评、责骂,父子之间肯定有过很多的争吵。可是,在当今中国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有几家的独生子女能在和父母的争吵中甘拜下风的?老魏的家庭或许就是这样,小魏可以在家里找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遇到矛盾冲突父母亲可以对他忍让,父母亲可以成为他的出气包子,可是到了社会上就不行了,与人难以相处,考虑问题简单,在单位不能率性而为,所以小魏选择了逃避。
从企业买断工龄,在家“啃老”十年,按时间来推算,这个小魏最少都有三十多岁了。老魏之所以被逼无奈选择上法庭告儿子,既是无力改变儿子的一种绝望,也是抱有法庭判决能挽救儿子的一线希望。说实在的,我很担心,即使法庭作出支持父亲老魏的判决,也未必能让小魏清醒。一个与世隔绝、懒散成性的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到底有多少可能性能重新回归社会、自立自强?类似小魏这样的独生子女恐怕并不是个案,逃避社会,赖在家里“啃老”的年青人,在我们周围还有不少,只是很多家长不愿“家丑外扬”而选择了忍耐、沉默。老魏告小魏的案子其实很有社会意义,挽救小魏,不仅是家长和法官的事,更是社会心理学家和学校的事,让大家都来想想办法,帮助老魏挽救小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