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2010-03-01 07:52:19)
标签:

汽车

旅行

日本

姬路城

分类: 海外来风

                                                图片摄影:池原   文字编辑:卢新勤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在我们去日本的行程中,有一站是到兵库县西部的姬路城。姬路城号称日本“第一名城”,也是日本人视若生命的“国宝”。我想,这姬路城,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像中国人心中的北京故宫。在日本参加培训学习半个月,再花三五天时间走马观花地游走在日本部分地区,脚步匆匆,行程满满,照片拍了不少,人也开始疲倦困乏,回家的心思日益浓烈。来姬路城之前,也从网上查阅过关于姬路城的介绍和图片,但还是以为,一个小小的日本,一个曾经对大唐帝国顶礼膜拜的小小岛国,在十六世纪仿效中国城市建制修建的古城,能恢宏到哪里去呢?所以,去姬路城之前,并不怎么兴奋,只想以“到此一游”的心态随便拍几张照片敷衍了事。

 

    谁知到了姬路城,立即被姬路城的那种气势和韵味所迷住,心之疲惫,心之麻木,也被眼前的景象所荡涤。当我举起相机,随便变换角度,就觉得摄入镜头的每一个景象都是那么美丽,真是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啊!我们来姬路城时,还是冬季,想象着倘若是春天来,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这么一座如白鹭般展翅欲飞的建筑,会是怎样一种巍峨秀丽?于是,满心欢喜地拍下了这组图片。回来看自己拍摄的一千多张日本照片,就是这组照片最让自己兴奋和满意。关于姬路城的建筑历史和建筑风格,我就不用再费笔墨赘叙了,网上随便“百度”一下,应有尽有。在文章末尾,链接一段文字简介,供朋友们参考。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这两张图片来自国家地理网,看来是春天拍摄的。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日本姬路城随便按下快门都是明信片
    关于姬路城的资料:
   姬路城(himeji castle),也称白鹭城(shirasagijo,英文:white heron castle),有此名称是由于该城的外墙均为白色,且蜿蜒屋檐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在日语中,“姫路”指蚕茧,由于姬路城所处的姬山、鹭山两座山岗酷似蚕茧,故沿城方圆一带渐被人们称为“姬路”。   
    京都永禄十一年(公元1563年)至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在美术史上称作“安土桃山”时代。这一时期在建筑上的重要标志是织田信长兴建的安土城(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安土城仿效中国城市建制,广罗名工巧匠,在城内兴建琼楼玉宇。那种原来为公众共享的寺庙已让位于高大的城楼、宫殿、书院等建筑了。这些建筑都是为了满足最高统治者的享乐。而以城廓的华丽建筑著称的各城城楼,则无非是炫耀最高统治者的权势。著名的姬路城城楼建筑(建于1581~1609年),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艺术之一。
  姬路城城楼在所有城廓建筑中最富独创性,尤其是它的天守阁。天守阁是护城的祭祀高坛,也是作城廓防卫用的高大城楼(那时各城池上的城楼都称天守阁,以为祭坛),墙上与楼门都有射击孔。城内还有千姬化妆楼、媪之石、菊井等名胜,极尽豪华之能事。姬路城天守阁,从立面看近似正方形。在主城楼的四角紧密依附着大小四座附城楼(即小天守阁)。而每一附城楼的设计,既统一又有变化。单独地看每一天守台都是正方形的,然而凑在一起时,排列交错,各有变化,互为不同。因此,整座城楼从平面图看,显然与从立面得到的感受不同。这些方形天守阁,高低不一,交错参差。屋顶的挑檐四方漫射。前后配搭各有特色。此外,各城楼的窗户形状大小也不统一。更有趣的是,通往各城楼的通道,有的有两条,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是从小天守阁的通道通向大天守阁,有的一座天守阁本身有好几条通道。这种多样统一的建筑造型,实际上外观是五层,内部是六层,地下一层,墙基为石块砌成。给人以繁杂而雄丽的印象。远远眺望,楼阁重叠,变化多姿,蔚为壮观。这是建筑术摆脱奈良、平安时期那种典型划一的建筑原理的一种创造性表现。据日本建筑学家认为:日本在16世纪建筑上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结合得十分紧密。尤其是它的功利主义,发展至江户时代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