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图片/刘士哲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尽管这个城市看上去破旧、贫穷、脏乱,但那种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彩色贫穷,市民的安详和善,让人印象极深。达卡设有达卡大学、工业和技术大学、农业大学、核科学训练与研究中心和图书馆。达卡大学是孟加拉国目前最好的大学。多年前,当我被问起,亚洲哪一所大学被称为“东方牛津”?我还以为可能是日本、印度或者是韩国,甚至是香港、台湾等什么地方的一所有名气的大学,却没有想到,“东方牛津”指的就是孟加拉国的达卡大学。前不久,因一项科研合作考察,我有机会走进了这所号称“东方牛津”——达卡大学。



达卡大学为何被称为“东方牛津”呢?我想,这当然与历史上的英国殖民统治有关。孟加拉国在13世纪改信伊斯兰教,到16世纪时,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征服,18世纪后半叶沦为英国殖民地,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国被分割:西孟加拉国归印度,东孟加拉国(亦即东巴基斯坦)归巴基斯坦。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同年3月26日东巴宣布独立,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即1921年,达卡大学成立。建校以来,达卡大学为孟加拉国各界培育输送了大量高级知识人才,成为孟名副其实的精英摇篮,达卡大学因校内富有英伦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较高的教育水平而获誉“东方牛津”之称。窃以为,如果仅仅是因为建筑风格的相似和历史上的那点渊源,就能博得这样的美誉,是不是太容易了些?倒是希望其整体实力比其国家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强一些吧?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50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因为国家穷,有很多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都无法进行全面的修复。而且资源短缺,甚至,这个国家连石头都没有,要搞建筑的石头要从国外进口,甚至是用泥土烧成红砖,然后再把红砖打碎之后作为石头来拌入水泥中做成混凝土来使用,(如图中一位工人在打砖头)。孟加拉国也是一个贫富悬殊的国家,虽然穷人很多,首都达卡城市基础设施薄弱,街道拥挤、卫生条件差、道路泥泞,但是,在达卡市内,豪华车在街上经常可见,富人区的别墅到处都是,富人家里雇请的保姆往往都要好几个,有些负责搞清洁、有些负责买菜做饭、有些负责带小孩的。富人与穷人,泾渭分明。





达卡大学成立之初,只有艺术、科学和法律三个学院,12个专业即梵文、孟加拉语、英语、教育、历史、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法、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哲学、经济和政治学、物理、化学、数学、法律。第一年招收学生为877人,教师60人,包括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学者,例如,获得波斯-爱因斯坦量子统计学声望的Satyandranath
Bose,发现了两个基本粒子,即服从于恩里科-费米统计学的费米子和服从于Satyandrana-波斯统计学的波色子。1921-1947年期间,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新增了两个学院和8个系,老师和学生数成倍增长,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7名学生获得了博士和科学学士学位。
在结束殖民统治和印度被分隔的1947年,达卡大学作为该省的唯一一所大学,忍受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不过,在1947-1971年这段时期,达卡大学在规模扩大上也有许多进展。新成立了16个系,4个研究所,建设了1座艺术楼、1座科学附楼、1座行政楼和5座学生公寓。在这段时期,有44名学生获得博士和科学学士学位,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达卡大学在东巴基斯坦的国家民族和自治运动,包括在1952年的语言运动和1966年的自治运动、1970年反对巴基斯坦统治者独裁统治运动、1971年选举和1990年反独裁运动中起到一个中心作用。在解放战争中,有14名教师、26名雇员和几百个学生献出了他们的生命。解放以后,鉴于对1961年决议的反对,政府于1973年公布了达卡大学决议。结果,民族的规范和自治成了研究机构的规范特征。成立了3个新的学院、3个研究所和10个系。这样,达卡大学以拥有47个系、8个研究所、20个高级研究中心、6幢学生公寓和1幢国际学生公寓而成为亚洲顶尖的教育机构。
现在,达卡大学大约有3万名在校生和1300名教师。达卡大学致力于各个知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每年都开展许多新的研究项目。六个学院定期出版6份半年刊英语杂志和一份每月10期的孟加拉语杂志。还有10份研究杂志由不同的系出版。(译自达卡大学官方网英文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