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经常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这里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往好的方面看,是说大学像象牙塔一样高贵圣洁,充满理想主义,拥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学崇尚求真、向善、崇美,不受社会官僚习气和市侩庸俗之风影响,所以才能得以开时代思想之先河,引领社会思想的解放,文明的进步,大学因此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美誉度;往坏的方面讲,说大学是“象牙塔”,也含有批评大学脱离社会现实,思想封闭,因循守旧,空谈务虚,对推进社会发展少有贡献的意思。虽然“象牙塔”有褒有贬,但总的来说,一提起大学,提起你是大学教授,仍会感到社会对大学的向往和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象牙塔”总体上还是一个赞誉的词。
可如今,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人们再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了,大学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高贵,不再圣洁。无论你是阅读纸媒体的文章,还是上网浏览与大学有关的话题,很容易发现,大学现在已经成为公众经常攻击的对象。谴责大学学术风气腐败,官僚化、衙门化、帮派化的有之;指责大学物质主义至上,惟利是图,功利化,势利眼的有之;批评大学奢侈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有之;攻击大学独立创新精神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与国家投入不相称的有之……
也许,大学受到社会指责的理由确实事出有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学有一部分责任,恐怕社会和政府也有一部分责任。今天的大学,讲精神自由和思想独立,已经只是一种奢望。大学,就象官衙的一个婢女,分分钟都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按政府的意志办学,哪来的自由独立,乃至高贵圣洁?
首先,大学财政的非自主性。大学是政府财政包养和政府管辖的一个事业单位,是政府婆婆颐指气使的小媳妇,政府要大学这样那样,包括要扩招、要评估、要审批项目,要评奖……大学哪敢说个“不”字?大学哪能自己说了算?正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大学的生死存亡,所以,只要是跟大学审批、评估、评奖等有关的、任何部门的任何一个官员,哪怕只是该部门临时借调的、没有任何官衔的小官吏跑到大学来,敢问哪所大学敢怠慢?敢不理睬?对这些官吏,大学要好吃好喝、鞍前马后伺候着,主席台正中位置供奉着,肉麻谦卑的恭维话堆砌着……而扮演这些角色的,都是有专家教授名衔的校级领导,天可怜见的,别看他们平时在教师面前有多威风,可在这些“上级”官员面前,谦卑得跟孙子似的,这样的大学,哪还有一丝高贵的气息?
其次,大学校长主要由上级任命。最近,看了熊炳奇先生写的《给大学校长说真话的底气》,很有感慨,大学校长什么时候也学会不说真话了呢?其说真话的底气哪去了呢?由于财政拨款机制的不健全,财政的非独立性,大学校长由上级任命,自然就缺乏说真话的底气。大学校一级的领导层,有几个真正是教职工民主推选出来的?除了少数名牌大学校长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中国的大部分本科院校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大学的中层干部要想晋升到厅级,不走上层路线,没有上面的人帮着说话,能坐上那个位置吗?上面说了算的干部是惟上还是惟下,不就很明白了吗?惟上的干部不在婆婆面前做个柔顺的婢女状又能如何?惟上的干部不说真话,在民众中怎么能有威信和影响呢?
第三,政府部门掌握科研项目的审批权。在大学申请到的科研项目中,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项目有严格的评审制度,比较公正公平以外,相当一部分由政府部门掌握的科研项目审批,就有很大的人为主观性。于是有人戏称:“教授不喝酒,一点经费也没有。”今天的大学教授要是不会公关,不会跑政府衙门找关系,不到处陪笑脸吃喝送请,很难弄到项目弄到经费。有的项目申请,表面看来,都有这样那样的专家评审制度,都要求要尊重专家的意见,但这些都只是摆设而已。在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评审会上,看看主席台、贵宾席上,哪有专家的席位?不都是这个部那个厅的处长科长们?曾记得在一次评审会上,一个北京某部的处长喝多几杯后说道:“专家组算什么,还不是要看我们的意思行事,哪位专家不听打招呼,下次再也不会请他当专家!”
呜呼!可怜的大学,可怜的专家,可怜的教授,都是官衙眼中一群顺从的婢女!大学跟着官场的习气,服从官场的规则,学着官衙们的作风,怎么还能保持“象牙塔”的高贵和圣洁呢?在人们的心目中怎么还可能那么高贵呢?
(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独家供稿新浪博客,严禁抄袭,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文章出处。)
谢谢您的光临!有兴趣请阅读推荐文章:
初到英国留学之感想 谁说男生就业压力比女生小?
千万别娶婚前就威胁男人的女人
女人对什么贪得无厌?
为什么女人喜欢数落老公?
好女人不数落老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