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喜欢驾驶越野车走南闯北的陆风驴友田先生,把以下这组照片用幻灯形式播放给我看时,我既感到新鲜好奇,也有些感动和震撼。我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科学家,他们经常深入那些人迹罕至、阴森恐怖的洞穴里,去寻找和发现新的生物物种,这些生物可不仅仅是我们想象的那些美丽漂亮、珍稀宝贵的飞禽走兽,还有那些贴在岩石缝里的滑腻腻、粘呼呼、软绵绵的丑陋的小虫子。这种科学家被称为“洞穴生物学家”。
田教授几乎每年都要到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去开展合作科研,在那里与馆里的一些同行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法国人也要借助田教授在中国南方大学就职的机会,以项目合作的形式,从法国应邀到中国来讲学和进行科考活动,每逢此,田就驾驶他的陆风越野车,带他们到一些自然保护区去,一同合作开展科考。今年五月,他们驾驶陆风到了广西的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广西环江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濒古宾河上游,西近打狗河,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县境内)相连,南接木论—川山喀斯特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29″~108°05′42″,北纬25°06′09″~25°12′25″,位于北回归线北侧。规划中的木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驻环江县城思恩镇,距地区行署所在地河池市48km,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189km,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34km,距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342km。



二、陆风驴友和法国科学家在木论喀斯特洞穴里探险
应广西自治区林业局邀请,华南昆虫多样性研究中心田明义教授作为科研合作项目中方专家,与法国著名洞穴生物学家、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Louis
Deharveng博士(此博士不是“海拔4000米康山观云海”的彼博士)、Anne
Bedos博士和Franck Bréhier先生等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洞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考察。之后,Louis
Deharveng博士等在对有关洞穴动物标本进行了鉴定和研究,此次考察的所有标本都将长期保存在中国某高校昆虫标本室。
看到下面这组图片,我才知道,要成为一个“洞穴生物学家”,没有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精神,是干不了这行的。他们进去的这个木论喀斯特洞穴,可不是我们去旅游观光的那些喀斯特溶洞,那里有灯光照明和装饰,有安全的路径,有导游把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演绎成一个个神话故事的精彩解说。这些洞穴,或许很少有人来过,或许根本就没有人来过,他们就靠头上的探照灯,又走又爬,常常还要钻到那些阴湿的岩石缝腺里,去采集生活在洞穴里的古怪生物。













三、本次考察活动采集的部分洞穴生物
洞穴生物学家对这些生物标本进行了鉴定,并收藏保存在我国华南某高校昆虫标本室里。













四、在木论喀斯特溶洞里拍摄的部分钟乳石






(本文图片由田明义教授提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