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了博客以后,有不少朋友和同事说我很会赶时髦。因为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走进红满堂聊天室”的文章,有一次心血来潮去把头发弄了个棕色焗油,所以他们说我“开聊”、“开车”、“开染”、“开博”都很前卫,我一脸委屈地说你们这话是“褒”还是“贬”啊?学院一位学科带头人教授在一次吃饭时,很认真地说出了他对我的看法:“你既与时俱进,又坚持原则”,哈哈!对这样中肯而诚恳的高度评价,我当时激动得一连敬了他三杯白酒!
其实,不是我“时髦”,而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处在象牙塔的我们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太迟缓。“博客”在社会上已经流行得快过时了,“平民博客”、“草根博客”的泛滥,话语权的大众化,让那些专业作家感到自己的“精品文字”快被“垃圾文字”淹没了,觉得很没趣,很没面子,甚至有的已愤而“息博”了,可我们校园里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博客”呢!
我自己也是老土一个,半年前才听说“博客”,原来以为那都是别人的时尚,与我们无关。这个学期选修我的《公 文写作》课的学生有600多人。因为学生太多,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平时没办法与他们交流,写作课还需要强化作业训练,而且他们常常在下课之 后排着长队来拷贝我的课件,因此我想到何不如也注册一个博客,一方面把它作为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和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精神园地呢!
既然开了博客,这里就引用别人的话对“博客”作些诠释。“博客就是互联网上的精神家园。没博客之前,互联网就像荒蛮的牧业文明一样,人们到处游荡,居无定所,今天在这儿写一段,明天在那儿写一段。有了博客之后,互联网就像进入了农业文明,人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家园,可以把财富和文化沉淀下来”。这是潘石屹给博客的定义。
我理解的“博客”,就是在网络上写日志。当然它与传统的书写日记不一样,博客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通道,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博客是向一个公众开放的私人园地,它允许公众进到你这个园子里,来看看你这个人的经历、形象(上传照片)、听听你的内心感受,了解你的性格爱好,喜怒哀乐等等,如果进了你园子里来的人读了你的文章有所感触,他可以给你留下他的文字,他的看法。
大约是在二十多天前,我第一次在中国博客网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初次走进这个陌生的天地,面对那些似熟悉又不熟悉的页面,那种感觉,就象当年下乡在生产队,队里分给我们一块长满杂草的自留地,让我们随意地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喜欢种的东西。那时,缺少耕耘土地经验的我们一时竟不知道该在这块园地上种些什么?怎样种才能象队里的农户一样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今天面对这样一块免费赠送的“精神园地”,一块满目荒夷的园地,竟然一下子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事实上,很久以来,我的才思、激情,就象那旱季里干涸的小溪,久不见流淌的溪水,久不见沿岸的绿色……心灵一片荒芜。
开始就象挤牙膏似地,勉强写出了一篇“春节自驾游广西”,接下来又写了“清明祭祖感言”,好象开始找到了一点感觉,接下来把以前写 的文章分类整理一一往博客上粘贴。结果发现中国博客网设计的页面功能不好用,看了博友“老诌的博客”在新浪开的博客控制面版功能不错,就把自己的博客搬到了新浪。
但新浪博客的商业化气息非常浓郁,控制面版上左下角的点击率,以及新浪组织的博客大赛,新浪有关教唆“平民博客”怎样尽快提高点击率的文章,博友们相互暗暗进行点击率的较劲等等……弄得人们心态浮躁,心旌摇曳。为了提高点击率,为了出名,管他是香名还是臭名,加上商业炒作,有的专写吊公众胃口的时尚文章,如什么婚外恋,第四者,亿万富翁枪杀情人之类的等等,有的靠开口水战甚至漫骂以吸引公众眼球如韩寒之流,有的来一个超级自恋上传“S”型性感照片,尽管招人恶心但也因此出名如“芙蓉姐姐”等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写博客不到一个月,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体验!想起自己多年来从事公文写作,写总结,写报告,写先进事迹材料,写新闻稿件,起草下发的公文,起草学校的重要文件,等等,写来写去,被程式化所束缚,已经写不出一句属于自己风格的句子。更苦恼的是,一些重要材料必须征询各个方面的意见,同样一个问题,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写什么,怎么写,完全由不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好,能不能用,也不是你说了算。而写博客,我可以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去理会什么点击率,也不要被什么博客大赛的鼓噪弄得心神不宁。安详地写,静静写,以寻常的心态写。写出来自己愉悦就行,如果还能让进园子里来浏览的人也愉悦,那就是最大的快乐了!所以,每当看到有新的留言,新的评论,就象听到园子里荡漾着快乐的音符,心中充满了欢乐!正是因为能以这样一种欢快的心情来写博客,所以有朋友对我说,即使是看你写贫穷讲苦难的文章,也能想象得出你是带着笑容在写。有的还说,进入你的博客,读了你写的几篇文章,感受到这里到处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