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色刺梨
金色刺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836
  • 关注人气:51,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学生对话:怎样看待学校的学习气氛

(2006-04-17 14:20:44)
分类: 校园观察
    学生seen留言:看了卢书记的留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会讲讲为什么我一直对华农大学精神的探究:事情是缘于一些朋友,我有幸认识了中大的一位读日语的师姐(她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和一个中大毕业的师兄(他是和我同一个高中毕业的),他在外企混了很多年,可谓有车有楼的成功人士,关于大学应该怎么走,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建议我学好语文,英文,学一点会计方面的知识,最好做一下学生干部,多和师兄师姐交流。中大人沉稳实干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表露无疑,那时我们比赛背英文课文,他们抽出了很多时间准备,甚至背到凌晨34点;我因为马虎应付而露拙。后来我们也谈了很多,末了,他向我问了一句:“我工作了这么久还没有碰见过华农的毕业生,你们华农人有什么特点?”
    我沉默了,于是我开始寻找答案。可是情况比我想象中要不妙,在我前几篇贴子中,认为华农人是比较submissive的。我试图向师兄师姐寻找答案,大二的师兄心态跟我们差不多,大三大四的很难找到,无意中听到的大三大四的消息很可怕:大部分同学找不到工作,就算有找到的,都是800-1200元一个月的,土管就业率不到50%……当然我是听来的,希望真实情况不是那样,我也不是市侩。
    关键是没有人能够给出指引:当我看到广外的草坪上从早到晚都坐满埋头苦读的同学的时候,当我听说过中大的同学8点未到就要在图书馆等位的时候,当我看到华工的同学为编程为完成一个project通宵达旦的时候,当我看到师大的同学努力充实自己,很多人为自己的梦想打拼时;当上海交大的同学告诉我“我是晚上11点后才在宿舍的,平时都在图书馆”的时候;当中南大学的一位读应用物理的师兄告诉我他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考上计算机系研究生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是受到指引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感觉到华农学生的精神趋于一致性,还没有一个华农的师兄告诉我类似的人生经历。
    对照我大一的生活,日晒,雨淋,遥远的路程,尘土,有课到学校,没课在宿舍,考试前的突击成绩出来还过得去……的确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的。试问有几个大一的同学与我生活有所不同呢?
    我在这里留贴,无可否认,有些语句是比较偏激,但是我之前留过的一些贴(可能真的因为太长的缘故),除了卢书记和几位有心的师兄(感谢zfq)外,基本是没什么回应,大家仍然是适应着……偏激一点,大家茶余饭后还有一点笑料。
    这篇贴子又太长了,看来难逃被删的命运……我之所以写下这篇贴子,是很感谢卢书记对我们学生的关怀。
 
    我的回复:你说的华农与其他学校的差异、华农的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华农的学习风气不是很好,这一直是学校各级管理层伤脑筋的问题,学校出台不少激励措施,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第一,学生的总体素质本来就和中大、广外有差异。华农虽然也是第一批录取,但因为学校名称、学校专业设置、传统与社会对农业的轻视,使学校招生的火暴程度与你说的那些高校相去甚远,录取分数线当然就和人家有较大的差异,这是必须要承认的。第二,学生、家长、社会对农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低。无论我们学校将来是否改名,但她的血缘、她的根基是从“农”发展而来,尽管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综合实力比广外要强,但由于她带有“农”的印记,所以当你被华农录取时,与那些收到中大、广外的同学相比,你是不是有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华农聚集了这么一批自我感觉“底气不足”的学生,学习热情、动力也就打了不少折扣。第三,专业的冷与热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大、华工也有冷门专业,我们学校的冷门专业比例可能会大一些,学冷门的积极性不高,也会影响整个学习氛围。以上三点,是否有道理,大家可以评说。最后,想说的一点,不要轻言大一学的东西没有用,大一没学到什么东西。大一是学基础课,好些课程大家在中学都学厌学腻了,加上大学教学方式,老师对学生关注程度不如中学,大一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其实学好大一的基础课是相当有用的,这点你慢慢去体会吧。而对于学校包括其他农业院校来说,对于上述我讲的那三点,很无奈,很苦涩,整个社会的偏见就是这样,学生的心态就是这样,我们做学生工作,包括怎样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等等,都煞费苦心,伤透脑筋。每次看到你的留言,我们的心里,何尝不是沉甸甸的,我们的工作,难度要比人家大很多呀!学校学院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啊!好了,帖子太长了,下次再谈吧!(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