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的文化传承(2302班,郑羽墨)

标签:
春节文化传承春联福郑羽墨 |
分类: 未来作家 |
春节中的文化传承
宜昌金东方初中2302班
【提升文】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最温暖的节日,也是我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从牙牙学语到亭亭玉立,我与春节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故事。
春联传情。
贴春联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每年这时,爷爷便会早早地从柜子里拿出笔墨纸砚。那方砚台,据说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历经岁月,古朴厚重。爷爷小心地将红纸在桌上铺平,倒上墨汁,轻轻研磨,刹那间,房间中便晕开淡淡墨香。紧接着,爷爷便端着毛笔,抚上红纸,缓缓落笔。虽短短十余字,可爷爷却十分用心,他先眉头紧锁着,心里盘算着,口里默叨着,而后才书写。思忖之间,看准下笔,启笔而行,一气呵成,落笔收锋,其间没有一丝差错。
记得,小时的我不解地问他:“爷爷,春联到处有卖,买一副不就是了,何苦用心去写?”爷爷听闻此话,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美好光阴从写春联开始,外面卖的哪比得上自己用心写的诚呢?”我仍然不明所以,爷爷继续告诉我:“选自己最中意的联文,用自己最擅长的字体,拿珍藏的毛笔书写,传承的是老辈子们对文化的敬意,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呀!”
“爷爷,我也要跟着你学写春联!”我开心地说。
随后,爷爷便掌着我的小手,执起毛笔,慢慢地,仔细地教我在红纸上写春联。爷爷推着我的小手,落笔写下了一行字,看着工整方正的大字,我更觉神奇不已。毛笔与红纸的碰撞,在我的心中撞出了春节文化的火花,让一些微妙而沉重的事物在我的心中破芽而出。
时过境迁,现在的我,再次回首,细细品味,才悟那是传统文化的光芒在我心中闪耀。爷爷的话,更是老一辈对春节文化心怀敬意、近乎执着的传承,而那短短的一副春联,传达了几千年来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希冀和辞旧迎新的情怀。
“福”字载意。
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总是在大门正中或窗户上贴着“福”字。可令我奇怪的是,“福”字总是倒过来的,母亲说,那寓意着福倒(到)了。
别人有“福”到,我们家怎么能缺呢!于是,我便缠着妈妈,要她教我剪“福”字。
正在忙“打扬尘”的妈妈,拗不过我,只得等下手里的活儿,刮刮我的鼻尖,无奈妥协。随着母亲纤细的手指灵活起舞,手起刀落间,精巧的“福”字便已剪成。而我也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笨拙地完成了第一件作品,虽说那字略显肥胖、丑陋,不能贴在大门上光耀门面,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其贴在我的小房间窗玻璃上。我深情地看着“福”,它好像也正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我。窗玻璃中,我的眼底亮晶晶的,那里承载着我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向往。一个“福”字,寄托着小小的我对新年纯真且美好的祝愿。
爷爷抚过的手背,余温永存。不断长大的我,毛笔字越来越有墨味儿。妈妈剪福字用的剪刀,依旧锋利。只是大门上的那个“福”字,不知从哪年起,已从我的手里剪出。
我知道,他们在我的心中种下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早已破土出芽。辞辰迎巳,我也早已在千百幅联语中,选定今年要书写的内容,心中的红纸正华丽铺开……
【原文】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也最温暖的节日。同时,也是孩子们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我也一样。从牙牙学语到亭亭玉立,我与春节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故事。
春联传情。贴春联是每年春节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每每这时,爷爷便会早早地从柜子里拿出笔墨纸砚。那方砚台,据说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历经岁月,古朴厚重。爷爷小心地将红纸在桌上铺平,倒上墨汁,轻轻研磨,刹那间,房间中便晕开淡淡墨香。紧接着,爷爷便端着毛笔,抚上红纸,缓缓落笔。虽短短几字,可爷爷却十分用心,他书写时眉头紧锁,看准下笔,好似容不得一丝差错。记得小时的我不解地问他:“爷爷,春联到处有卖,买一副不就是了,何苦用心去写?”爷爷听闻此话,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美好光阴,外面卖的哪比得上自己用心写的?”我仍然一知半解,随后,爷爷便掌着我的小手,执起毛笔,慢慢地,仔细地落笔写下一行字,看着工整方正的大字,我只觉神奇不已。毛笔与红纸的碰撞,在我的心中撞出了春节文化的火花,使一些微妙而沉重的事物在我的心中破芽而出。时过境迁,现在的我,再次回首,细细品味,才悟那是传统文化的光芒在我心中闪耀,爷爷的话,更是老一辈对春节文化一丝不苟,近乎执着的传承,而那短短一副春联,传达了几千年来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希冀和情怀。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是因为有了老一辈人以及我们对春节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才催生了一朵璀璨盛大的文化之花,它将永远发芽、生长、开花,使春节的传统文化永不凋零,以灿烂的姿态绽放于每一个人的心底,从而,辉煌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