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师有点怪(2112班,杨济源)

标签:
老师怪杨济源 |
分类: 未来作家 |
这个老师有点怪
宜昌金东方初中伍家校区2112班 杨济源
你的语文老师上课可以不翻课本吗,会跳文字舞吗,在语文课上能说英语且英汉互飙吗,会在讲台上张开双翼飞翔吗……我知道,你肯定会说,那怎么会!?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八年级的新语文老师——吴海宁老师会!什么,你不相信?!那我就来对你说说这个“怪”老师。
吴老师的样子“怪”。
他有一个窝窝头一般的小脑袋,嵌在一个微微发福的身子上,如果从脚下往上看,你看到的绝对是一个不倒翁;他的一双眼睛总是向中间看,好似患上了“聚睛症”,但无论你坐在哪个角落,只要你在动作上有一点不符合他的要求或上课做什么小动作,他的双眼便如摄像头一般立马捕捉到你,不管他的教学内容讲到什么位置,他会点你的名或者给你出一个问题,让你心惊胆战;他的鼻梁很短,鼻头稍大,看上去敦厚而憨态可掬,让你联想到生活在三峡峡江两岸的农民,纯朴得有点可爱。
的确,他如果走在摩肩接踵的人海,你不可能一下子找到他,因为他的个子实在是有点矮,又因为有着一张朴实大众的脸,匿于人群很难分辨。即便是在未上课之前,如果吴老师在我们班辅导学生,你也可能找不到他,因为在平均身高1米63的海浪班,吴老师的个子会直接被无视。
但,当上课铃一响,所有同学归位之后,你会发现,在我们的讲台边,有一团语文之火在燃烧、在沸腾,它用巨大的吸能让你聚焦于这团火的主人身上,你的目光无法挣脱他对你的捆缚,你的心被他的话语牢牢吸引。这时,你会顿然感受到他是巨大磁场的能量,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是的,个人矮矮的他,的确有这种怪能。
吴老师上课的方式“怪”。
我记忆中的诸多老师,上课时,大多板着脸,一字一句、字正腔圆地讲课;虽有一部分老师讲课较为活泼,也能让课堂气氛不那么紧张,但与他的语文课相比,那些老师的课就太学究了!
吴老师,是带着强烈的感情——对语文的无限热爱,对我们的极度关爱,对生活的万分真爱来上课的。
每到课文中令人激动的地方,吴老师会夸张地把音调变得很高,甚至都破了音。他追求我们与课文内容、与他之间的共情共通。每当讲到轻松愉悦的地方时,他就会用笑话般的语气把全班人都逗笑,但接着他突然板起脸,让我们以为他生气了,可他又狡黠地一笑——他只是在“吓”我们,于是,我们又会心地笑起来。
就这样,在心有灵犀的欢声笑语中,我们潜移默化地记住了知识、受到了熏陶。
吴老师说话的语气“怪”。
一般的老师,进入我们这个吵闹无比的班上课时,总是阴沉着脸,一本正经地与我们说话。
吴老师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课堂上,他的语调时而高、时而低。有时,他猛地一下把语调提得极高;有时,他又突然沉下去,这让我们与他之间的对话多了许多趣味。
他与我们交流时,总是以一种快乐的语气来讨论问题,让我们十分喜欢与他交谈;偶尔,他也用嗔怪的语气责备同学,但在我们心里,这是特别的鼓励;甚至,连他责备我们的话,大家都很爱听。
吴老师对我们的个性辅导也很“怪”。
一次,他让我把班上每个人的姓名对应到个人坐的位置综合排列成一张名单,交给他。囿于时间的仓促,我以应付任务的方式,匆匆忙忙潦草地写完了名单,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吴老师接过名单,用那双左眼1.5、右眼5.1的眼,只扫了一眼就对我说:“你确定你写的名字是对的吗?你看,这个‘曜’字,有一个是日字旁,有一个是目字旁,你写成了目字旁,你确定你的同学使用的是目字旁的?还有这个‘祺’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我再问问你,这个‘燮’字是什么意思?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为什么名为‘燮’,你回去之后查一查……”
我对吴老师辨字析字的水平感到惊叹和难以置信。也许,这就是身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怪技能吧。
他教我们作文,在修改上用的功力无人能及。
在拿到我的限时作文,看到得了40多分的高分时,我禁不住有点沾沾自喜。遵着他的意思,我发个电子档给他。没有想到,过几天,我收到他对我作文所做修改之后的电子档。打开一看,我惊呆了!他的修改,将一篇平淡无奇的40多分的所谓优秀作文改成了结构精巧、内容丰实、字数几乎超过原文一倍的长文佳作!
不仅于我,班上诸多同学的作文,每周被他至少两篇精修细改,自开学至现在,从不间断。班上几位同学的作文水平,没几天就突飞猛进得让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我几位好友的作文,还被吴老师新浪博客上的“未来作家”专栏发表,家长圈里点赞无数,这让我都有些羡慕嫉妒恨了!
还记得,他上第一节课语文课,以“愿做飞鸿照影来”为主题,与我们侃侃而谈。期间,他用藏头诗的怪知识介绍自己,我都被“吴山精神有担当,海阔襟怀柔纳刚。宁泰祥和情义重,顺势而为谱新章。”的神奇组合给惊愕了……
是的,这位老师的“怪”,我再怎么说也说不完!为了介绍“吴”这个汉字,他在讲台旁跳起了寓意丰收的舞蹈;为了展现汉语的魅力,他在课堂上,将原英语文章与汉语译文进行对照阅读……这位怪老师,以“海纳百川、宁静致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且他的姓名也藏于此八言之中,你发现了吗?
遇见,是可遇不可求的缘。能在初中学习阶段,遇到这样一位“怪”老师,并在他的课堂上学语文,真是我千年修来的福分。我好喜欢他的“怪”!
听,这位怪老师,正在我们班,引领我们拿腔拿调地读古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