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七姓”之由来

(2011-09-29 17:39:20)
标签:

岳七生

新城县

岳氏

杂谈

文化

分类: 王渔洋文化

    早就听闻有“岳七姓”之说,不知其缘由。有人说源于岳飞,称岳飞有七子,岳飞抗金以“莫须有”死于风波亭后,除一子仍守岳姓外,其余六子为避祸而从姑、舅、姨诸亲之姓。始闻,未知其真伪。今读民国《重修新城县志·卷二十六·杂识志》(第十八页)有“岳七姓”云:邑岳姓,自明初迁新城索镇,有名讲者,邑诸生也。生七子,俱有胆略,膂力过人。会白匪蜂起,兄弟率其乡众御贼于耏水之侧,杀贼甚众,贼衔恨刺骨,恒思甘心于岳氏。讲乃命长子某仍姓岳,迁居城中,以避贼锋。其(余)六子则各从妻族姓。故至今罗、朱、齐、赵、方、王俗称为岳七姓云。

    这个说法见诸民国《重修新城县志》,可见其事非虚。但岳氏族谱如何说?迄今未见。浏览网络,曾浏览到节选自《岳飞家史考》第六册第36-39页、107—109页的一段文字,名《岳霖次子岳琛山东桓台县后裔考》。文章说: 山东桓台县岳飞后裔,系岳飞三子岳霖之后,岳飞—霖—琛—宽—速—温—超之—让-瑜-河-选-讲。十二世讲祖为桓台岳姓发派祖。根据桓台县《岳氏世谱》记载,十二世讲、训、诲兄弟三人,原始居河北枣强,明洪武四年(1371年)奉旨迁山东,讲迁桓台,诲转迁博山,训留枣强加会。十二世讲祖迁桓台时,有世系图传世,万历丙申(1596年)大水淹没了桓台城,东北三关房舍无存,世系图遗失,数代之后的子孙,只知道自己是岳飞之后,而不知属于哪一支,前几年续谱,先人们都想寻根问祖,但由于条件限制,未成其事。1999年,博山族人、二十七世岳禄昌,东奔西走,查找祖根,后终于在岳力先生主编的《岳飞家史考》二册72页东明世系中查到训、讲、诲兄弟是岳飞十二世孙,系岳飞三子岳霖之后,岳禄昌拜访了东明县西关村,东明县岳氏祖茔碑文中亦有记载。据东明族人讲,讲、诲兄弟是奉旨随同其他移民,坐船沿运河北上至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集中点,而分发至桓台、博山的。桓台讲祖,在索镇定鼎后,当时周边地区黑恶势力突起,以“白巾”为号的白巾贼,作乱于桓台、长山、高苑(今高青县)、博兴与临淄等地,他们抢劫掠夺无恶不作,民不聊生,故里众乡皆知桓台岳讲一家,父子八人坚毅刚强,伸张正义,具有先祖遗风,胆略过人,拥其带领乡众,剿战乌河河畔,追杀白巾,灭贼数人,溃败而去,乡里称快。因此,贼心抱恨思毒岳氏,岳讲深为此惧,弥留之时,即命其长子独一本姓,迁居桓台城里,即现在新城北关岳家胡同。以下六子,各迁其妻父家,并随妻姓,其后代起名,也只改其姓,辈份仍按岳氏排辈不变。从此,在桓台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岳、罗、朱、齐、赵、方、王的七姓一家,此乃桓台“岳七姓”之由来也。

    (更多内容请阅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eba8080100f1b3.html

    我没有阅读过桓台《岳氏族谱》,文中所言事项未得实察。岳飞乃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从小就听说。岳飞最后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残害于风波亭。这些故事几乎都能从正史上找到出处。只是岳姓之外,其他六个姓氏在桓台多有分布,六姓之中谁家属“岳七姓”范畴,却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证的事情。推考文中所言岳讲迁徙桓台的时间在洪武四年,而“白巾”贼作乱于桓台、博兴、长山、高苑、临淄之间。岳讲迁桓台已成年,文中所言事实,当与正史记载的唐赛儿起义相关,或许就是唐赛儿的队伍。因为唐赛儿暴动的时间与地域与岳讲拒敌的时间基本吻合。当然,这些都要靠今后仔细考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