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张志坚
二、“棠村”去世年,《王渔洋事迹征略》记载的奇妙现象
《王渔洋事迹征略》康熙三十年记载:“门人陈奕僖来京师吊梁清标,示公《上谷殉节纪事》。”这条记载一是说梁清标去世了,二是说门人陈奕僖专门到京来吊唁,并撰写《上谷殉节纪事》拿给王渔洋看,三是说棠村梁清标的去世非同一般,而是“殉节”而死。这“殉节”又意味着什么呢?
同在该年记载:“曹寅属公为赋楝亭诗。《蚕尾集》卷二《楝亭诗曹工部索赋》。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楝亭,辽宁辽阳人,隶满洲正白旗。母为康熙帝乳母,自少即入宫为御前侍卫,官至苏州、江宁织造,有《楝亭集》。”
难道这又是巧合吗?为什么偏偏在“棠村”梁清标去世的康熙三十年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因自己的《楝亭诗》作成而请渔洋作赋。如果我们将《红楼梦》第一回中有关“棠村”的批语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联系在一起考虑,再把渔洋和棠村、曹寅联系起来,就会认真思考一下渔洋在这中间空间起着什么作用。
为此,我重新翻阅《王渔洋事迹征略》康熙三十年的全部记载,发现凡是我在本书中论及与《红楼梦》有关系的人,在这一年的记载中均有名姓,在此粗作摘录:“上旬,过朱彝尊斋中看花,有诗唱和。”“孔尚任得黄云所寄诗札,以示公。”“属尤珍和《西城别墅十三咏》。尤珍《沧湄诗稿》卷九《石渠集》有《西城别墅十三咏》,题下注:新城王阮亭先生命赋。”“十四日,在闱中与陈廷敬言江南烟景之胜,廷敬纪以诗。陈廷敬《午亭集》有诗句:‘柳阴湖水绿平漪,欲傍渔洋下钓丝。记取花朝明日是,几番风信对床时’。‘布鞋青鞋相若郁,踏残香土肯移家。夜来客梦游天姥,开落碧桃无数花。’”“智朴纂《盘山志》初稿成,有书与公,请为校订。(后一页)智朴寄盘山图,附《秋日寄阮亭》:‘侍郎若问岩栖者,黄叶西风无尽时。’”“二十三日,黄叔琳始游于公之门,识吴雯。”“阎潜邱子阎咏已中式而复失,公甚惜之,温言相慰,复出《西城别墅十三咏》使和之,咏逡巡未应。公忽忽不乐。(后页记)阎咏归山阳,途经山东谒赵秋谷,亦命和《西城别墅十三咏》,遂与途中作之。”“朱彝尊过邸舍,言近著《经义存亡考》艺术。”“八月初一日,老友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梁清标卒于位,有挽诗四首。李澄中《白云村文集》卷三《保和殿大学士梁公墓志铭》、《蚕尾集》卷二《保和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苍岩梁公换肩四首》。”“二十五日,朝审毕,过慈仁寺阅故书摊,买得《陶隐居集》三卷,《曹邺诗集》、《曹唐诗集》各三卷。”“为李孚青(李天馥相国之子,相国更赏洪昇《长生殿》。孚青为洪昇友)指点今年诗集。”
这一年,王渔洋与盘山和尚智朴(智朴张姓)频繁交往,并为其修订《盘山志》;自己购买阅读《陶隐居集》、《曹邺诗集》、《曹唐诗集》,可见先生虽身在朝廷,而“心志”实在“黄叶秋风”地,“千岩万壑”中。陈廷敬有诗句“欲傍渔洋下钓丝”。几位和《西城别墅十三咏》的门人均标明“渔洋命作”。足见他已经看透了这种王朝远不是有识之士展示才华,利国利民之处所。他似乎从“棠村”那里,或棠村“殉节”中嗅到了命运的终点气息,想以自己一生所学所历,为后人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三、渔洋《西城别墅十三咏》的内容
由于资料有限,我不可能把渔洋命门人所作《西城别墅十三咏》的内容都摘录出来,但这里我把吴雯、朱彝尊所作的内容摘录出来,与大家共同分析研究。
1、吴雯《莲洋集》卷一《西城别墅诗十三首阮亭先生属作》:“花枝近女墙,岁月日潇洒。虽复在城市,喧寂非车马。清风迥穆如,知希和弥寡。”《石帆亭》:“风动袈裟角,洪涛四溟吼。如何不动摇,片石土囊口,为赏正定心,添种菱三亩(放翁词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樵唱轩〉:“采山因采真,归来发高唱。衣上烟霞斑,杂坐无礼让。身忘草木年,心寄尊卢上。”〈半偈阁〉:“大辩本忘言,半偈又何著。赤日东边上,素月西边落。不必更求主,四大空索索。”〈石丈〉:“与世苦不谐,耸削自突兀。霜明耿介性,雨见嵚崎骨。莫为德无邻,有人具抱笏。”<三峰〉:“白帝家门山,何年竟飞去。毛女发精灵,欲共天孙语。鹰月见庚方,产药川源处。”〈小华子冈〉:“右丞禅悟人,千秋生则效。每思茱萸沜,一理欹湖棹。何意春城西,犬吠夜如豹。”〈小善卷〉:“洞中过天地,居然小善卷。焚香聊宴坐,独理朱丝弦。溪割庵画水,人耕阳羡田。”〈春草池〉:“池上茸茸色,一卷离骚经。谢客太荒唐,幻梦不可听。爱煞懒公语,春来草自青。”〈竹径〉:“欹仄锦石路,窈窕无凡卉。去去绿阴中,凉风动斐亹。仙人何处来,一万青鸾尾。”〈双松书坞〉:“读书谁与共,于(上肆去聿,下思。此字未查到)两大夫。更邀天际鹤,营巢兼哺雏。刚到春风侯,花飞醥玉壶。”《大椿轩》:“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灵根托天地,世界真蜉蝣。何人知此意,只可问庄周。”《绿萝书屋》:“寂寂春阴繁,因成元豹隐。隔座花枝明,到帘鸟声近。风床书卷开,幽人本无愠。”《啸台》:“苏门有高士,求怒不可得。出水终大笑,妙意诚难测。为想凤鸾音,崇台愿矜式。”
在吴雯的这十四首诗中,《石帆亭》明确写道:“风动袈裟角,洪涛四溟吼。”“为赏正定心,添种菱三亩。”这“正定心”明显就是指棠村。而《石帆亭》、《石丈》,不由使联想到“石头记”。更何况《石头记》第一回批语中就点出“棠村”。
2、朱彝尊《曝书亭集》十五卷中《寄题新城王上舍(启深)园居十二首》:《绿萝书屋》:“女萝青袅袅,压君一丈墙。有时风卷幔,琐碎凉月光。留照床上书,签帙生微黄。”《啸台》:“山月出渐高,山泉鸣不一。登台一舒啸,四面林风起。公子鸾鹤群,形神两无累。”《春草池》:“春水既已绿,春柳亦已青。此时池上草,日暖飞蜻蜓。游丝堕复起,墙外花冥冥。”《石丈》:“种橘号作奴,种花呼作后。山礬以为兄,海棠以为友。罗置石丈前,丈应开笑口。”《大椿轩》:“大椿本无树,取以名其轩。不随蕿草彫,长爱藻景暄。因思漆园叟,十九皆寓言。”《小华子冈》:“小水波沦涟,小山石偃仄。月明携客上,竹树风不息。比似辋川图,但著浅绛色。”《石帆亭》:“我昔镜湖曲,曾对石帆山。婀娜层云外,迢迢不可攀。何如一片影,移置户庭间。”《三峰》:“一峰竦中央,两峰旁夹侍。共此一篑山,各具千仞势。要知主人心,方蓬有遐寄。”《双松树坞》:“我愿身为鹤,巢君庭际松。清风吹我衣,明月照我容。与君岁寒约,寤语绵春冬。”《樵唱轩》:“樵风远更闻,樵唱行无次。郭东郭西樵,审音非一致。写入丘中琴,冷冷有余思。”《小善卷》:“洞户虽言小,翻胜阳羡里。初无盐米堆,惟有木石几。不知经几年,石髓滴为水。”《半偈阁》:“小梯上横阁,胜境同精庐。宴坐维摩椅,纖尘都扫除。观心默无语,想见天地初。”
3、渔洋先生离开棠村处后,以曾祖留下的西城别墅为题,开始了一声规模较大的写诗立志活动。为进一步弄清《西城别墅》的含义,下面将《渔洋精华录集释》中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忆石帆亭寄儿辈四首》(解题:《池北偶谈自弃》:……池上有亭,形类画舫曰石帆者,予假日与客坐其中……《香祖笔记》:我家西第石帆亭。玉版书屋多大竹,常有小鸟翠色飞鸣其间。金注:“先生西城别墅记:西城别墅者,先曾王父司徒公府君西园之一隅也。西南一隅小山,山上有亭曰石帆):”梅花香里置茅屋,下有苍口万个青。闻道故园三日雪,与谁同听玉玲珑。“磬口檀心世外香,幽姿那点寿阳妆。只宜霁雪明窗里,手拓疏花写硬黄。”“仙人鸾尾何年堕?池北池南共岁寒。又向东华骑瘦马,春风先问竹平安。”“麦颗风炉手自烹,林园急雪夜三更。不知贺若今存否,梦里琴声大蟹行。”
由以上这些诗可以知道,渔洋在棠村处“与谁同听玉玲珑”后,“闻道故园三日雪”;又有“仙人鸾尾何年堕”之句与吴雯诗句对应。特别值得品味的是朱彝尊在《小善卷》的诗句“唯有木石几”与“石髓滴为水”,这同样让人联想到《石头记》和“红楼十二支曲子”《终身误》中“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