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苑故城考证

(2010-05-24 22:13:12)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

高苑故城考证

    近日因编写文物志,翻阅资料,发现高苑故城一地有所不明。

    邹平与桓台两县均有高苑故城一说。邹平县说,高苑故城在其苑城镇(今长山镇)王世庄,至清代而称为苑城店。桓台说,故城遗址在桓台县中部偏南,唐山镇西南,大寨沟北侧,今古城村。

    一个故城何以有两个遗址?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高苑故城在淄州长山县北四里。《齐乘》高苑故城条云:“长山北二十里,苑城店因此名。”据此,高苑故城在邹平县苑城镇(今长山镇)。

长山县,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撤消于公元1956年3月,县名由武强县更名而得。武强县建于西汉,城治在今周村区大姜镇东面的固玄庄(或称固县庄、固悬庄),武强县的前身是於(wū)陵邑、於陵县或乌陵县。

    长山县境域,在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属於陵邑,於陵故城遗址原在今邹平县临池乡古城村(位于今周村南约2公里处)。西汉时,於陵邑改称於(或“乌”)陵县。南朝孝武(公元454)时,废於陵县,武强县被侨置于今周村区大姜镇固玄庄。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城治迁移到长山城(今邹平县长山镇)。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武强县为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属齐郡。

    长山县,在唐初隶属齐郡,武德八年(公元625)改隶淄州。自宋朝景德元年(公元1004)隶属京东东路淄州。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隶属淄州路。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隶属般(pán)阳路。明朝洪武(公元1376—1379)年间隶属般阳府、淄川州,其后直至1911年,始终隶属济南府。自民国3年(公元1914)起隶属济南道。1927年隶属山东省;1936年隶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

    旧长山县境的大致辖域,主要包括:今周村区的大部,今邹平县的东部、东南部,今张店区的西北部以及东北部卫固一带“飞地”。

    《读史方舆纪要》云:“文帝分齐为胶西国,都高苑。高苑,今青州府高苑县西北故城是。”

二说均没有提及桓台一城,似乎只有今邹平境内一个高苑故城。

    《水经注》时水条云:“时水又西,径东高苑城中而西注也。俗人遏令侧城南注,又屈径其城南。《史记》云:汉文帝十五年,分齐为胶西王国,都高苑。徐广(东晋刘宋时人)《音义》曰:乐安有高苑城,故俗谓之东高苑也。……时水又西径西高苑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丙倩为侯国,王莽之常乡也。”《水经注》中高苑有东西二城。西城即丙倩侯国。故址在今邹平县苑城镇。丙倩为汉初所封侯国,时称高宛侯。

    桓台县说为在其县内高苑故城为高苑东城。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孙因不服管教,放逐于此,又名格孙城。汉高帝置高苑县,即此。本之《水经注》,胶西王国国都所在地是为东高苑故城。

    又《齐乘》高苑县(下)条载:“汉初,封丙倩为高宛侯。后为县,属千乘郡,后汉晋属乐安国,高齐改曰长乐。隋开皇十八年改曰会城,大业初复曰高苑,属齐郡,取高宛故城为名。唐宋并属淄州,宋景德三年以县置宣化军,熙宁三年军废县复来隶,即县置宣化军。使金亦属淄州,国初属行淄州,至元二年行淄州废,始来隶。通典有汉被阳城,又为狄县地,田儋兄弟杀狄令起此。安帝永初二年改狄为临济,其后省入。高苑故城在县南。”当时有高苑县城,也有高苑故城,故城在县城南。据《水经注》丙倩侯国在此,此县治应为西高苑故城。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志二十二》乐安国高苑条云:“故城有二,俱在今济南府新城县。”新城县即今桓台县,县治在今桓台县新城镇。此处明确说明当时新城县有高苑故城二处。明·天启《新城县志》方舆志载:“新城分长山、高苑二县之地合而成邑”;“南一里至吴河,西南三里到尉家庄,西六里到陈度村,西北四十里至陶唐口俱长山界。”陈度村在现邹平县长山镇,陈度村以东当时王世庄也在新城境内。县志的记录说明王先谦的说法是对的,当时新城县境内确有两处高苑故城,后邹平县析今桓台区划,故西高苑故城在今邹平境内。

    高青县高城镇在公元607年(隋大业二年)为高苑县治所,直到民国。到元朝于钦著《齐乘》时,认为“高苑故城在县南”,此高苑故城是东高苑,桓台唐山镇在高城镇之南,是符合当时历史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