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渔洋勤奋好学故事(辑)

(2010-01-16 21:56:53)
标签:

王渔洋

济南

杂谈

分类: 王渔洋文化

    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历史上有作为有成就者,无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争取来的。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就是一位勤奋成才的典范。

少年好学  妙对求教

    王渔洋出身于官宦之家,天资聪慧,幼年入家塾,攻学《诗经》,便能悟其诗情。稍长,即不满足于家塾所学,在学业之余,广泛涉猎,并不顾大人阻挡,私取《文选》、唐诗诵读,并学作五、七言韵语。

    一日,王象晋与从弟王象咸正在饮酒赋诗,王渔洋同诸兄弟竟进,祈求爷爷王象晋教授知识。老兄弟酒兴诗意正浓,无意应付诸孙要求,王象晋手持酒杯说:“我出对联上句,你们只有对上下句我才能教你们。”并随口吟到:“醉爱羲之迹。”众小兄弟面面相觑,无言以对,独王渔洋不紧不慢地对道:“狂吟白也诗。”这下联中的“白也”咋看似不通,但才高八斗的王象晋兄弟都知其出自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且句式脱俗,以“也”对“之”,天衣无缝。王象晋本打算难住诸孙,躲过纠缠,却想不到年仅十一岁的王渔洋不仅从容答出下联,而且对仗工整,活脱不俗,就连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王象晋兄弟也无可挑剔,实属妙联佳对。老兄弟俩又惊又喜,大呼:“将来振兴王氏门第之人必是此孙。”遂停饮止赋,教王渔洋等学业,并赠王渔洋名人书画一宗,以资奖励。

青年发愤 别妻苦读

    青年时期的王渔洋,虽在县、府、道等组织的会考中多次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且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名气,但他并不满足。为了激励自己发奋读书,便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格言置于斗室,当作座右铭,以约束自己经常自省,切不可因为嬉戏而放松学习。

    清朝顺治年间,王渔洋在济南就读时收到家父的书信,命他回家与邹平县张万钟(明代拔贡,镇江府推官)之女张氏完婚。婚后,王渔洋和张氏情合意笃。一家老幼见二人恩恩爱爱,都十分高兴。然未过几日,王渔洋突然提出要即刻回济南。王渔洋的举动一时令全家人迷惑不解,更使张氏吃惊,自忖:是丈夫对自己不满意?还是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让丈夫不高兴?当张氏了解到王渔洋生怕迷恋新婚燕尔,荒废学业的想法后,为夫君胸有大志所感动,虽依依难舍,但还是表示坚决支持他的做法。当家人得知王渔洋急于回济的原委后,也非常高兴。但依常理都劝他再在家住些时日。王渔洋又何尝不愿再在家多住几天。与张氏女的结合,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是珠联璧合的一对。二人从入洞房那天起便情投意合,王渔洋一直为自己能娶到这么一位美丽娴淑的妻子而暗暗高兴,但转念一想当时自己功不成、名不就,要因儿女之情荒废学业、不思进取那才愧对父老、愧对妻子。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张氏女深明大义,全家人也都夸王渔洋有出息。大家连夜为王渔洋打点行装,于第二天一早,依依不舍地送他踏上了求学之路。

    顺治八年,十八岁的王渔洋考中举人。

老而弥笃 至死不渝

    王渔洋嗜学如命,老而弥笃。他在言及此事时说:“余一生凡博弈诸戏,一无所好,唯嗜读书,虽官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繁忙公务之余亦手不释卷。自甲申归田六年矣,目力益昏,然终亦不能废书也。”一直到了白日久坐思卧的风烛残年,也是非书不可以遣闷送日。正是在这种身力不佳的状况下,王渔洋坚持刻苦读书、艰苦创作,先后写出了《唐人万首绝句续抄》、《古夫于亭杂录》、《分甘余话》、《蚕尾诗文后集》等。

    康熙四十九年,七十七岁的王渔洋已是久病卧床之人,双目几近失明,染有疝气、疡症等多种疾病。疡症是一种恶性毒疮,又曰痈。患此病者周身溃烂,遍体脓污,其痛难忍。但王渔洋仍在呻吟床褥、苦不堪言中坚持学习、创作,将平生著述,置于枕旁。在手不能拿、目不能视的情况下,命其子检索朗诵,由自己详加口授,处置去留。至康熙五十年,在其时昏时醒的弥留之际始得完成,共九十二卷,名曰《带经堂集》,遂成绝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岳母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