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为了求证一件18年前发生的事情,奉领导指示进行征询。蛮以为很快就可以有结果,竟忙到夜晚而不得其详。想来不觉为档案资料的缺失感到无奈与遗憾。
1990年,我们县一举建成我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当年的《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消息,郑重报道了这件事情,我们县再次因粮食丰收而名扬全国。在长江以北一年两季地区,整建制亩产超过吨粮,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随后,来自中央及各地方前来视察参观考察的领导与来宾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当年我负责新闻科的工作,有幸参与了各级各类新闻记者采访的接待工作。自觉虽然时间过去18年,要想查证一件事情确凿与否应该不是难事。
于是,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去相关单位,调查了解这位领导当年光临的证据,一路联系当年曾在有关部门任职的老领导,求证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事情完全出乎意料。前往档案局等单位查询的负责同志不仅没有发现相关的佐证,就连一些足以证明的材料也少得可怜。征询当年在相关部门担任领导干部的领导同志,几乎众口一词:没有印象。最后从一本书上查到这年国务院相关部门领导曾光临我们县,到一个镇上考察。我们找到了当年出任村支部书记的同志,几经周折,他答复我们当年确实有一位领导曾光临过他们村,而且曾在村里吃过饭,当时镇上的领导也去过,遗憾得是名字早就忘了。求证于当时担任县农委主任的那位老同志,肯定地答复确有其事,但绝对不是我们要找的人,他说那位来采访调查的同志姓崔,他记得非常清楚。于是,简单的工作我们继续重复着,直到月亮升起,我们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看来,当年的档案资料是很难找到了。档案局里见不到记载这件事情的资料,熟读苦于一位近二十年一直在该单位工作,而且当时就负责资料工作的同志回复说没有印象,单位档案中也没有记载,如果有,她肯定能够记得。没有资料,也没能找到相关的当事人,就没有佐证。没有佐证,就无法证实我们的工作。现在看来,我们这紧张的数小时工作,只能以暂时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了结了。为什么当年人们如此不重视档案保存呢?超级郁闷、无奈、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