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新浪淄博:http://www.zbsina.cn/】
今天早晨,观看上海东方电视台黄金频道的“文化中国”栏目,内容是“茶文化”。主持人今波诙谐幽默,嘉宾妙趣横生,所术内容广泛,此举关于茶文化传说三个。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西湖龙井的来历。传说有一个神仙,来到龙井这个地方,有一个婆婆在这里采茶。他看着龙井的模样,喝着井里的水,感觉特别甜。就告诉老婆波说,这个井是他的一只杯子,要带回去。老婆婆一听,什么也没想,很爽快地答应了。神仙听到后,觉得老婆婆很是善良,于是改变了主意,不再收回这只杯子,就把它放在这里,供人们泡茶。直到现在,这口井名扬天下,西湖龙井茶更是香飘四溢。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多次在这里驻足留涟,回京的时候就带着龙井茶回去。因为喜欢西湖龙井茶,就把他采摘的树给予封号。据说有一次太后老佛爷病了,乾隆就用带回来的西湖龙井泡茶,太后喝过之后治了好久没治愈的沉疴竟然好了。前些年曾去杭州参观考察,空闲时间,慕名前往。也不知是否真到了龙井村,只见那里几乎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炒茶的大锅就支在街头树下。单是那茶香,就让人留涟忘返了。
第二个故事是碧罗春的来历。传说在太湖一带,有一位少女叫碧罗。一天,她去山边打草,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循味找去,原来是一棵小茶苗。于是,爱美的小姑娘就把这棵茶苗小心地拔了出来,霸到一个容器中。小茶苗越长越大,香气越来越浓。有一天,小姑娘正在烧水,有一片茶叶飘落在锅中。于是一锅开水顿时香飘四溢。小姑娘就把这棵茶树移栽到山上,每到春天,茶树茂盛,碧罗就把茶叶采摘下来,泡到水中,以供南来北往的客人饮用。于是,这时的茶名声越来越大,却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人们想,采摘这茶叶的小姑娘叫碧罗,这茶叶成熟的时间又在春天,于是公议称之为碧罗春。久而久之,碧罗春不仅成为一种名茶的名称,而且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符号,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第三个故事是乌龙茶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福建省南部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茏,便随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清香,接着收拾猎物时,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天,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
细想过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经过大半天晒萎,产生的清香,因此决定摸索加工制作香茶的方法。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找到了采来叶子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的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作成功后,流传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时时事事皆文化。文化中同样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别。今天的《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鬼国京都”不过“装神弄鬼”而已
》的文章,说的是重庆市丰都区的“鬼文化”盛行的情况,对当地靠“鬼文化”生财的批评。尽管“鬼文化”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文化的性质却是没落的。相对而言,从饮茶,到衍生出一种潮流,再发展成一种文化,体现了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一种充满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一种根本方法。
说明:本文是凭记忆记录,所记内容与文化中国的播出内容有所出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