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新浪淄博:http://www.zbsina.cn/】
不仅在两宋,即便在中国历史上,苏东坡与高俅都是知名度相当高的人。但是把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与臭名昭著的高俅联系在一起,而且苏东坡的书童就是高俅,这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闻名天下的文豪,与其父其弟被人们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一曲“赤壁怀古”被人喻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华夏数千年文化传承中留下丰富的遗存。而高俅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一部《水浒》,几乎因他而生,是遗臭万年的奸臣代名词。
昨天中午,上海东方电视台黄金频道当家栏目“文化中国”播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黄玉峰的讲座《天地一文人·苏东坡》说起了这档子事。据黄玉峰老师讲,高俅的确曾是苏东坡的书童。高俅如何遇到宋徽宗发迹,北宋著名画家王诜是一个不可不说的人物。王诜是山西太原人,字晋卿,定居开封,名门之后,自幼喜好读书,天赋与勤奋的结合使得王诜不仅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而且诸子百家、诗文书法无所不能,甚至连琴棋笙乐、百工技艺也无所不晓。因此,宋神宗赵顼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宋英宗赵曙的女儿蜀国公主嫁给了他,使他获得驸马都尉的头衔而成为皇亲国戚。名满天下的苏轼与王诜是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后来,苏轼被发配岭南,就把在他身边的书僮高俅介绍给好友王诜。据说,高俅喜爱蹴毱,他名字中的“俅”字原来是“毬”。苏轼觉得高俅的名字不理想,于是帮他把“毬”改为“俅”,两字的意思大不一样,而且“俅”通借“逑”,《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于高俅在苏轼身边是否面目可憎,史料没有记载,但高俅是苏东坡的书僮一说却是有据可查。在《水浒传》第二回中,流落异乡的高俅在朋友的介绍下回开封投靠一个药材商,这个药材商推荐他去苏东坡府上谋职,苏东坡又推荐他到驸马小王都太尉府上做了一个亲随,后来小王都太尉过生日时,专请小舅端王赵佶,这才引出了高俅因为善于蹴鞠而受到宋徽宗宠信位至显贵的后话,而这个小王都太尉,正是又被称为王晋卿的王诜。据说,当时身为端王后为徽宗的赵佶邀请王诜去玩,席间头发散了,就请王诜帮他梳头,这时赵佶看到王诜的小梳子很好,表达出爱慕之情。于是王诜答应回去送来。不曾想王诜安排前来送木梳的人正是高俅。高俅进入端王府的时候,正巧赵佶在在玩蹴毱。看着端王笨拙的样子,高俅很想上前帮忙。但他一个下人怎么好随便去打扰端王?恰在此时,一个蹴毱滚到他的脚边,只见高俅飞起一脚把蹴毱踢还给赵佶。赵佶一看,竟有如此人物,就把高俅叫到身边问明情况,原来是王诜安排前来送梳子的人,就说,好了,梳子我留下,人我也留下了。随即派人去驸马府回话。于是,高俅从此进入端王府,伴随着赵佶登上皇位,高俅也日渐发达起来。看来,《水浒传》虽然是一部小说,所描述的情节却也不虚。只是这高俅并没有象苏轼一样刚直,而是一味投机钻营,虽然官位做到太尉,最终还是留下千古骂名。
俗话说,近朱者赤。在苏轼的门下,著名者有四,人称苏门四学士。倘使高俅能够以苏轼为榜样,克已循礼,或许苏门四学士就应该改为五学士了。即使改换门庭,投靠到端王门下,能够潜心向善,可惜他既没有苏轼的风骨,也没有王诜的多才多艺,只知道蝇营苟苟,投机钻营,最终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如果苏轼泉下有知,恐怕也会遗恨万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