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踏湖
马踏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540
  • 关注人气:8,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存通兑·黄金周·新农合

(2007-11-20 17:25:25)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时事评论

谈天说地

理财

黄金周

生活感悟

新农合

分类: 时事评论
    大洋网-广州日报今天刊载李龙的文章:通存通兑是便民还是骗民。文章说,央行昨日起在全国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居民与开户银行签订“个人存款通存通兑服务协议”,然后就可以在全国任一地点的银行网点办理存取款、转账及查询业务。尽管各银行间收费标准不一,有的甚至高达200元,文章在肯定这是一件好事的同时,对这次实现通存通兑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分析后说,“ 大银行对通存通兑开出的高手续费,在给人“店大欺客”的感觉之外,还附带上借机赚钱的嫌疑”,“本是便民的服务,为何却要以超出普通百姓接受力的收费,让便民的性质大打折扣”,质疑其不是“便民”,而是“骗民”,甚至是打着便民的旗号,把谋取暴利的利刃砍向了广大百姓。
    读罢这篇文章,真如吃下一顿“水萝卜大餐”,既痛快又畅快。因为事实真如作者所说,通存通兑是一项便民措施,收取一些费用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这收费的标准竟然高达1%。在市场经济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今天,各银行间的手续费相差最高竟达9倍,居然还弄出了个最低消费。真不知道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央行的屁股到底坐在了哪里,到底是在维护什么公平。
    然而,细想一下,央行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维护金融企业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在现实情况下,四大国有银行虽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毕竟还没改到完全市场化的程度,何况他们吃惯了计划经济的饭,一旦下水,难保没有淹死的危险,一旦失手,首当其冲受影响的肯定是央行,所以,作为管理部门,央行没必要,而且也不可能作出无益于自身的政策规定。这已经成为一些部门在考虑政策时候的惯性思维。
    前不久,网上热炒的黄金周存费之争,也反映出相关部门这种思维。本来,所谓的“五一长假”、“国庆长假”,真正的节日假期除把例行的星期天前移后推之外,也不过三天时间,所谓的黄金周不过是职能部门运用权力的魔棒打乱人们日常生活规律而作出的调整。如果单从经济层面讲,我不知道这五天时间与七天时间的经济利益到底有多大的区别,何况这七天的繁荣也只能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因为黄金周过去后,商家,特别是旅游行业大多都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萧条期。所以,单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这黄金周的存废之争根本没什么意思,把“五一”、“十一”长假中的常规假期缩减两天,如此一来,既能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需求,又能照兼顾人们有相便于安排生活对较长假日时间的需求,何乐不为?因此,当长假带上了太多功利色彩的时候,再谈什么存废还有什么意义?
    由此联想到时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过去农村的种植结构调整,政府费上九牛二虎之力地调整,到头来是群众烦心,干部伤心,导致政府让种啥啥不行的怪圈。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来是一件惠及农民的大好事,却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对此不感冒。前几天与一位农民朋友聊天扯起此事,原以为他会感恩戴德,不曾想不说还好,一说倒使本来融洽的气氛突然冷了下来。答案原来是尽管政府补助,可是看病成本更高,谁愿意贪贱吃穷,为那并不实惠的几十元找些不处在呢?
    所以,一些惠民、便民的措施除去政策层面的文章以外,还应切实从群众的实际出发。不然,即使是真的“便”了民,也会让人觉得“骗”了民。这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