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愚钝,对于电信之类的现代科技接受虽快认识却慢。比如看电视,只知道开机关机换频道,更换基顶盒后,不用说现在新加的功能玩不转,就是原来调换频道也费事起来。再如用手机,原来就是接打个电话,后来又会发个短信,到现在不仅增加了彩信功能,而且有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银行、手机炒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功能,不但自己弄不明白,其实压根就没想弄明白。为什么?因为这些名堂归根结底是变着法子从我的腰包里掏钱,与其说弄明白了交钱,倒不如弄不明白不交钱省心得多。
运营商通过不断开辟经营渠道,扩大企业赢利来源,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运营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开辟新的经营渠道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带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讲究起了金钱至上。于是各种无聊的、迷信的、非法的等等内容纷纷出现,比如算命、占卜等与精神文明相违背的东西堂而皇之地登上电视的大雅之堂。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有些电视台,甚至是上星的省级电视台照样刊播。在瞠目于电视台为何敢顶风而上的时候,才觉得这是巨额的广告利益在背后作怪。
电视是时下居家生活的必须品,不知从何时起,电视台节目中突然出现了一些讨论话题,与此相联的就是邀请观众发短信参与讨论。参与这样的事项,是从观看足球比赛开始的。有一次电视台转播鲁能的比赛,看到电视屏幕下方有提示,说是参与比赛结果竞猜和评球,连收费标准也没看,情不自禁拿起电话就发了个短信。短信发出去了,手机还没合上盖,就听到收到短信的提示音,打开一看:短信收到,谢谢你参与。信息费1元。看到这些文字,突然想到,这运营商也太精明了,知道人们热爱足球,花个几元钱凑个热闹,谁也不会太在意这比普通每条收费高十倍评球短信。你发短信,我让你扬名,何乐不为?有一次,儿子放假在家,爷俩同在看球,你一句我一句凑了一条短信,属上我们父子的名字。过了不久,随着电视上短信和名字的播出,儿子的同学也同时打来了电话。内容虽然没听,大概就是因为从转播比赛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儿子的名字。
看也看了,听也听了,也参加了,这玩艺的名堂叫什么咱却不太明白。前段时间看央视早新闻,屏幕下方有参与互动的联系方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互动了。看来这起互动这个名字倒是真的费了一番脑筋。原来听说互动的时候,还觉得播音员在电视上,我们在电视下,播音员说互动,我们怎么互?怎么动?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看来,这互动也是为钱而生的,因为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发短信,平时发一条短信一毛钱,参加互动一般是一元钱,前几天看到有的电视的互动节目一条短信甚至到了2元钱。好在如此互动只是花几块钱,如前所说的传播封建迷信甚至精神污染的互动,除去掏走人们的腰包外,还毒害了社会空气。
现在看来,这种互动就是电信增值电视互动业务了。既然增值电视,就是为了挣钱。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电信增值电视,本来是一件好事,如果偏离了方向,那就事与愿违了。今天新浪网转载《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称,信产部正式下发通知,开始整顿部分电信企业(包括基础电信企业和增值电信企业)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开展的互动性节目。这对于净化电视屏幕,规范电信增值电视业务市场,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问题的症结是,电信部门与运营商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一定程度上说,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即使是电视,也有个经营的问题,与利益联系起来,那电信部门、运营商、电视台,他们三者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试想,如果仅靠他们进行整顿,最后的结果能摆脱雷声震天,不见下雨的窠臼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