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鳌拜的冤案说开去

(2007-04-30 10:05:51)
标签:

感悟随笔

分类: 史海拾零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擒鳌拜是康熙皇帝的得意之作之一,无论是正史,还是电视剧等文学作品,似乎给人们留下印象的,鳌拜简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也许是受到了所谓正史上的诱导,也许是受到文学作品的蛊惑,也许是为人们不求甚解思维习惯的支配,朋多少人想过鳌拜此前的忠诚呢?有多少人在看过康熙皇帝智擒鳌拜以后又念其旧功的呢?
  前些天,本人曾写过一篇《鳌拜本色是英雄》的博文,写作的原因是因为看过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关于“智擒鳌拜”后的一些直观印象,觉得鳌拜之所以被擒,关键是功高震主,使少年康熙觉得权臣难制,不得不罗列罪名,扳倒鳌拜,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的奸臣,不过是欲加之罪;所谓谋反,也不过是上了班布尔善的当。当时并没有想到康熙后来会加官鳌拜的儿子,更没看到雍正和乾隆再次追封鳌拜。自然,鳌拜之所以走麦城,关键还在于他自己,毕竟他也做了许多弄权的事,如果他能够躬身事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让康熙觉得他和蔼可亲,不仅事情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大清朝的历史也要重写。可惜,这只能是如果了。
  近几天,收看纪连海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关于鳌拜的讲座,这才知道了康熙末年对处置鳌拜的后悔,知道了康熙后来加封其子及雍正、乾隆追封鳌拜的后事。纪老师说,为了擒捉鳌拜,康熙皇帝与索额图等人设计了一个六环计,从他进殿解刀,到坐椅康熙末年,康熙皇帝想起处置鳌拜的事情颇为后悔,但碍于情面,没有为他平反,重新录用鳌拜的儿子出来做官。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更追封鳌拜为一等公、超一等公。如此看来,康熙智擒鳌拜这一大书特书、为人称道、用来证明少年康熙勇敢智慧的事件,竟然是一桩天大的冤案!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这么说,并不是想为鳌拜翻案,以本人之力,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是想说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几个为什么。尽管鳌拜倒台最终的原因是他自己,了解了这段历史以后,能不生出几分康熙借整大臣立威的影子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