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评论 |
早晨写了一篇关于监管环节出问题的博文,上午又读《光明日报》子报《文摘报》,突然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坦称:地方环保部门作假严重。文章内容如下:
去年12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监察局副局长熊跃辉来到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检查的情况让他忧心忡忡。
中粮祥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最大的油菜籽加工企业,并且已经于2005年正式投产。然而在钟祥市环保部门登记备案中,这家企业还处在年开工不到两个月的试生产状态。这样的,很多环保手续都可以不用办理,相关的环保设施也可以跟着不用建设。这是企业逃避环保检查的一种手段,然而危险往往就爆发于这样的试生产当中。熊跃辉说:“我们现在很多环境突发事件就发生在试生产时期,有很多企业钻这个空子,打着试生产的旗号,什么违法排污的勾当都做得出来,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熊跃辉明白,这么明显的违法行为,当地环保部门并非毫不知情,但熊跃辉却不好再指责当地环保部门,因为他很清楚,目前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开展也非常困难。“现在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我招你进来的时候,就给你许愿了,你只要来,环保手续、排污收费这些问题我们都好说。这给环境监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们觉得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最难以克服的问题。”
如此严重的监管不到位,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熊跃辉指出:“监管不到位。主观上,怕担责任,怕负责任,怕丢乌纱帽;但是客观上,确确实实也顶不住,你的开支,你的工资是地方政府给的,你的乌纱帽是在地方党委政府手上,你听谁的?”
每到一个地方,熊跃辉都会和当地的环保局长坐在一起,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具体困难。钟祥市环保局长就告诉熊跃辉,他们市里的莫愁湖经济开发区,一年多以来一直被当地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挂牌保护,最近才被取消。文件规定,企业实行封闭式运行,由潜江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莫愁湖开发区各项行政服务,这样,当地环保部门根本没法在开发区进行正常的监督执法。
不仅是钟祥市的环保局长觉得执法困难,潜江市的环保局长也同样感到了基层执法过程中阻力太大,因而,为了应付国家环保督察组的检查,当地环保部门不得不弄虚作假,编造执法报告。
环保部门最难的是什么?潜江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全回答:“执法程序比较复杂,企业有时候不理解,企业有企业的难处,地方政府有地方政府的难处。”熊跃辉解释说:“你去执法,他好不容易培养的一个GDP,一个财政收入的来源,一个支柱产业,你去影响他的建设,影响他经济效益的发挥,直接影响的就是财政收入。因此,我们基层很多环保局长说,我情愿得罪环保总局的局长,也不愿意得罪我的县长。”
这简直就是一篇环保监管失位的自供状。这位官员并没有一味责备地方环保部门,而是设身处地地说明了地方环保部门执法的尴尬和困难。虽然有为其开脱之嫌,但也表达了目前社会状态下执法的困惑。除去这位官员年说的地方环保官员的乌纱,还牵涉到一个单位的形象。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是,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的“行风评议”。一般说来,被列入评议范畴的,多是行政执法部门。而每年参加评议的人员,除去各级纪检监察人员,还有大量的相关行业的被管理者,就是所谓的“服务对象”。而评议的结果,却往往成为主政者评价一个单位工作及其负责人政绩、形象的依据。本人并不是一概否认这种方式,也不是一概否定参加评议人员的素质,更不是为一些执法犯法、行风不正者辩解。只是想说明,这样那样的一些做法,的确是严重影响了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的刚性。因为,大多数的行政法规缺乏《刑法》那样的刚性,大多数行政执法机关也没有公、检、法机关那样的强制职能,行政执法者既要考虑法规的执行,又要考虑单位的形象,在这样的前后夹击中,其执法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要确保监管工作到位,还要从很大程度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前一篇:必然的城市化
后一篇:俯拾皆为感慨事——见闻几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