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则报道看媒体的忽悠功能

(2006-12-15 12:34:54)
  不久前,一条关于红心鸭蛋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鸭蛋的红心是因为喂养了违禁物品苏丹红。于是,举国谈蛋色变,盛产金丝鸭蛋的马踏湖区也立即声明,本地鸭蛋不存在添加违禁问题;鸭蛋产地河北白洋淀立马风声鹤唳。
  此事过后不久,一条关于多宝鱼的新闻又不胫而走:上海市药监局共从批发市场、超市及部分饭店现场采集30件冰鲜或鲜活的多宝鱼样品送检。检测指标包括禁用鱼药、限量鱼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方面指标。抽检结果显示,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严重。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各地纷纷禁止出售多宝鱼。不曾添加违禁药品的多宝鱼养殖专家也被殃及。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不断见诸媒体,这对于提高国人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无疑大有裨益。对此,在下倾力支持。然而,媒体的报道,总是良莠不分,泥石俱下,一经报道便带来行业性、区域性的整治行动,不管是否违规,某个行业便会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接受洗礼。
  客观地讲,食品安全关系人身健康,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把食品安全中潜在的危险告诉民众,消除食品安全可能存在的危害,是必须的事情。对于媒体及时报道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隐患,对于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无疑意义重大。但是,在目前新闻报道中跟风、炒作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如此的报道是在制造恐慌,还是提醒大众,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了。
  媒体是什么?就是传媒的载体;新闻是什么?就是最近发生的具有新意的事情。媒体报道的目的难道仅仅是置人死地而后快吗?本人无意贬损媒体,因为媒体在倡导社会公德,传播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个别的媒体、个别媒体的个别从业人员,在报道方式上存在问题。新闻界有一个术语叫“独家新闻”,打开报纸,打开电视,打开广播,耳闻目睹的,有多少不同的信息?咱不敢反对媒体间的相互借用,如此借用的结果不仅降低了新闻的权威,而且降低了媒体的威信:如果在哪里都可以看到相同的新闻,那谁还光临你的平台?比如在这次多哈亚运会的报道,不是也有媒体因为截稿时间所限,得牌情况受众早就知道了,可是报纸上出来的人们知道的确切数字少许多。不知道这样的报道还有什么意思。网络的出现,为我们了解信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果想了解哪方面的信息,打开电脑,上网搜索,立马就会出现成百上千的信息供你查看。但是,当你查看这些信息的时候,能不能发现那些相互矛盾、朝三暮四、不能自圆其说的说辞呢?于是,“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就日益严重起来。
  从前几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合伙在中央电视台“卖拐”以来,“忽悠”一词的使用率一如这小品立即红火起来。日常生活中姑且不论,就连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学的学术明星易中天先生也在讲坛上加以引用。与其说是电视台的功劳,倒不如说是媒体的功劳,尽管“忽悠”一词的专利权并不在媒体,只是因为迅速的窜红,使用率的迅速增加,如果追究侵权实在也难找到对象。于是,“忽悠”便也成了媒体的一大功能。
  媒体不是政府部门,不是仲裁机构。把自己打扮成正义和权威的化身,并不能表明自身功能的转移。权力需要监督,社会需要监督,媒体责无旁贷。世间许多事需要“忽悠”一把,但在“忽悠”的时候,千万不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