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不是新行业垄断的招牌

(2006-12-12 18:21: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近几天,关于宿迁医改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先是北京大学抛出一份《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报告认为,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12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也抛出了一份《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宿迁医改的尝试,其经验和教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医卫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宿迁地区的医疗改革实际,本人不甚了解,没有什么发言权;对于两份报告相反的观点,本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可厚非。现实中面对的事实让我觉得,不管怎么改,人人能够享受医疗保健,才是医改的根本目的,不能成为新的医疗垄断的借口。
  宿迁地处苏北,经济落后,财政困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导致卫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差、水平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宿迁地区134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包括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由民间资本购买或经营,宿迁地区政府已经完全从办医中退出,医院不再获得国家的财政补助,完全自负盈亏。至于改制的结果,北大清华的报告各有说辞,不一而足。
  以本人的揣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必然会引起各方的不同评价,短期内评价这项改革的好坏优劣是不够科学的,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分析研究,应该用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保健水平去衡量。何况,医疗卫生是个特殊的行业,简单地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以此看来,宿迁的改革的探索值得肯定,对于改革后出现的变化,应该是宏观看好,微观存忧,及时肯定成绩,发现缺陷,不断完善和修正在改革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真正使医疗机构在体制上成为独立运行的社会实体,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同时也确保医疗卫生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
  然而,卫生行业毕竟不是企业,引入企业化的竞争机制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加以监督保障。经营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忽视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功能,版面追求效益,其改革也必然走上歧路。不管是先进的,或者是落后的地区,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是必要的,但从长远看,配套的措施必须要加强。我们同样不能因为医疗卫生单位本身肩负的社会功能而要求其承担不属于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正如所有的改革,旧的框框已经打破,新的规矩还没有立起,而建立一套运行科学的机制,保证医疗改革的方向和成果则是必要和必须的。
  但是,现实中打着改革旗号,为个别单位和小团体谋利益的事情也是存在的。比如现在县城的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办法早已改革,承担这项任务的医疗单位也已经尽量增加,但是,不少承担公费医疗任务的医院却在利用这个机会,千方百计控制病人就医,榨取公职人员的医疗保险。本来花十几几十元就可以治好的病,患者为了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不得不去住院治疗。本人曾有亲属因病住院,住了两周院,花费四千元。出院以后算帐,虽然享受了公费医疗,自己承担的部分也不超过在门诊治疗的开支。与此相关的就是,医疗保险的报销规定逼迫患者去花些冤枉钱,于是,本来是保障健康的医疗保险,变成了个别医院垄断医疗资源,变相谋取暴利的帮凶。再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农民为什么加入新农合的积极性不高?除去其他因素外,得不到实惠恐怕还是最重要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