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少通过《百家讲坛》蹿红的主讲人一样,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论语〉心得》的于丹也没有走出主讲——出名——出书——挣钱的窠臼。据报道,昨天下午,于丹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名售书,《于丹〈论语〉心得》首日销售12000册。
看过这则消息,本人不仅为于丹担心:一天售出这么多书,每册都要亲自签名,不加签名日期所占用的时间,昨天下午她就要写出2万字。乖乖,2万字,让播音员读也要读2小时呢,一位靓女,半天时间手写这么多字,怎么承受得了?
然而,于丹在这次签名售书会上,不仅签名售书,而且“说话一句一个感谢,将读者、出版方、电视方一个一个感谢完”:“这么多读者来,不是冲着我,而是信任圣贤,信任古典,信任自己的心灵。”她表示,这本书不是解读,只是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咱不怀疑她心中那份崇高,也不怀疑她这些话的真诚,当这些话与随后大把大把的票子装进她腰包的时候,与读者分享的,好象不是自己的“心得”,而是读者腰包里的人民币了。
可以想象,于丹为什么“一句一个感谢”,感谢“读者、出版方、电视方”?感谢读者,是需要读者买她的书,读者不买,她挣谁的钱?感谢出版方?实际上是出版方感谢她,因为出版方也是经营,没有她这本书,出版方怎么会有利润?感谢电视,这或许是真心的,虽然她是一个教授,有一连串的头衔,但是,如果不是在《百家讲坛》迅速“蹿红”,她到现在恐怕还象其他的同仁一样默默无闻呢,虽然也能著书立说,但想拿到大把大把的票子,可是要费一番心思的。
其实,看过于丹主讲的《〈论语〉心得》,自己觉得受益非浅,不仅喜欢她讲授《论语》的内容,而且喜欢她讲授的风格,她把一些难懂的语句,把自己一些冥思苦想琢磨不透的事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讲解,表达了出来,给人启迪。虽然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上周央视重新播出于丹主讲《〈论语〉心得》打出售书广告的时候,这份倾慕不禁打上了折扣。
一个顺便想说的问题,凡事有度,如果过了这个度,事物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百家讲坛》推出了这些学术红人,说明了它的成功。比如易中天,刚登上《百家讲坛》时虽然显得有些不自然,但给人的感觉是亲切可爱。现在再看他的讲授,虽然增加了走上电视的成熟,但你仔细揣摸,反而没有了当初的厚重。这是为什么?《百家讲坛》也应该是这样,当走红的时候,往往是走下坡路的开始,良言逆耳,不管你们能不能看到,我期望《百家讲坛》的生命之树长青。
前一篇:但愿“如果”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