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是转载的一篇文章。
我的一点感受:日前,山东省桓台一中学生黄亭以634分的成绩获得桓台县高考文科状元,不久又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黄亭兄弟又作客央视“新闻会客厅”。因为节目没看,所以不敢发言。今天早上看到了这篇文章,转载下来,请大家在百忙这中看一看。
自古寒门出贵子。黄亭的成功,同样说明了苦难对于磨练人生意志的意义。我们怎么当家长?怎么当父亲、母亲?怎么教育孩子?这好象应该成为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要我们的孩子都要象黄亭一样,但是让孩子经历艰苦的磨练,锻炼他们的意志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人生有太多的偶然,也有很多的必然,必然寓于偶然之中。黄亭通过自己艰苦的学习,实现了自己和家庭的梦想,这只是人生旅程上的一小步,也是第一步。在这里我向这位历经磨难的青年学子祝福,祝愿他能够记住这些磨砺,让它成为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祝愿你早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以下是正文)
桓台一中2006年毕业生黄亭8岁丧父,母亲常年有病,77岁的奶奶患有白内障,这个家庭多年来就靠奶奶和弟弟捡垃圾维持着……然而,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他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在2006年高考中以634分夺得桓台县文科状元。
今年19岁的黄亭是果里镇人。黄亭从小就格外懂事,从不乱花一分钱。199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初中四年的生活费用,让家人感到空前的压力。为了生活,他上小学五年级的弟弟黄孟辍学回家跟着奶奶捡起了垃圾。黄亭也想辍学回家挣钱,70多岁的奶奶语气坚定地对他说:“亭,你必须上学,家里的事你不用管,你考到哪里我就供到你哪里。”就这样,黄亭含着泪水带着一家人的希望从初中一直读到今年高中毕业。
幸运的是,学校了解黄亭的家庭情况后,减免了他的全部学杂费。但是,吃饭一直是一家人最大的问题。尽管如此,奶奶还是每月节俭出100元给黄亭作生活费。在学校,黄亭每顿饭经常只吃一包方便面。就是这样,他每个月硬是省出10来元钱。高三这年冬天,奶奶问月底回家的黄亭生活费花完了没有,当得知他还没有花完时,气得奶奶拿起拐杖把他赶出家门外。
懂事的黄亭在学习上只能刻苦再刻苦。在有的同学畅游网络、沉迷游戏时,他却在埋头读书。用黄亭的话说:“除了吃饭、睡觉外,碰到课本就条件反射地学习。”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他的情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他没有笔记本,老师们就送他备课本;怕他营养不良,家近的同学就带来水饺给他吃……不负众望,今年高考他以634分高居桓台文科榜首,填报志愿时,自信地写下了中国人民大学。
尽管生在贫寒家庭,但黄亭从未以此自卑。他说:“我很爱妈妈,因为她常年有病,还时常挂念我和弟弟;我感谢奶奶,因为她年迈有病,还到处捡垃圾供我上学,并一直鼓励我完成学业;我愧对弟弟,因为艰苦的家庭条件让他过早辍学,用捡垃圾所得供我上学。”
对于周围人的帮助,黄亭更是有说不出地感动:“如果不是老师、同学和邻居亲友们的帮助,我们这个飘曳的家庭也许早垮了。我忘不了,冬天给我送来棉袄得老师;忘不了,饥饿时给我带来饭的同学;忘不了,向我家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如果能上大学,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面对高昂的大学学费,黄亭表示,收到录取通知书前,他打算干临时工攒点学费,减轻家庭负担。
17岁的弟弟黄孟说:“哥哥能考这么好的成绩,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我准备找份工作赚钱,继续供哥哥上大学。”
黄亭77岁高龄的奶奶对记者说:“我能捡垃圾供孙子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同样也能供他上完大学。我活一天,就捡一天垃圾给孙子攒学费……”
作者:胡茂林 韩卫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