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10)频道每天播出的百家讲坛,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栏目,因为在这里,人们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也领略了这些大家们的风采。然而,今天中午,纪连海老师的一句话,却又一次让我觉得公众人物,在公众面前应该持有的态度。
纪连海,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二中的高级教师。一段时间以来,他在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讲解清朝关于清朝的事情。
今天中午的节目播出的是: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三)反方之八大反驳。在节目中,纪连海老师用了一句话,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本人觉得有所不解。纪老师说的大体意思是,以前,有人曾经看到过“太后下嫁”的文书之类,纪老师反问道,你是从哪里看到的?在哪本书的哪一页?这本书的可信度到底如何?如此等等。其实,我很佩服纪老师的才华,对于纪老师的演讲也很乐意观看,但是纪老师这这一句话,却也让我觉得难以服人。
别的姑且不说,就说你纪老师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我觉得也大多是来自书上的佐证吧?如果不是佐证,你又有多少真实可信的资料示之于人?尽管你所采用的资料来源可信,可是毕竟也是多是从某本书、某篇文章中来吧?你自己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人说的不可信。而这不可信恰恰就是因为是抄来的文章。本来这一句话没有什么错误,可是因为你在这并不合适的语言环境中引用,倒是引起了你的自相矛盾:既然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既然你可以以此来说明人家的不可信,那你的文章是如何来的?你的结论就可信?
在演讲中,纪老师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值得我们讨论。你在这里演讲,我们在这里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了解知识,并不需要你激昂的态度和有点过分的抢白。在演讲中,纪老师用到了刘宝瑞的例子,也说到了张煌言的诗,还说到了《红楼梦》中焦大关于“养小叔子”的话,虽然有些不足为凭,但你的说法也未免牵强。例如,你说到关于“养小叔子”的时候就说“养小叔子的多了,能作为凭据?”细细想来,也不能因为“养小叔子”的多了,而否定人家的论据吧?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因为喜欢,所以才“胡说”一通,但绝对不“八道”,主要是为了更严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