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财经 |
2007年,不少银行取得了多年来最好的经营业绩。但是,在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银行的存贷比已经接近监管红线,资本充足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流动性压力也在加大。而且,随着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银行今年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影响会更多,经营面临的困难也会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是否还能延续去年的发展势头?怎样在顺应宏观调控要求和寻求持续快速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
记者:2007年年报显示,中型银行的业绩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净利润增幅最高的达到了120%以上。去年经营业绩表现不俗,您分析最主要原因和动力来自哪些方面?
郭田勇:从宏观上看,2007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我国GDP增速是11.4%,为近十年来最高。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金融媒介,在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状态下,充分享受到了经济高增长的成果。
从微观上看,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去年中型银行利润增长的两个主要推动力。首先,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很大,央行的频繁加息又不断扩大了净息差,这些因素推动中型银行净利息收入大幅增长。在已公布的年报里,净利息收入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最为显著。例如,深发展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3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8.9%,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56.8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4.5%。其次,除了传统的中间业务之外,基金托管、代销、理财咨询等业务带动了中间业务的高速增长。2007年国内资本市场空前繁荣,使得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2007年,兴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75.9%,深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增长420%,浦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98.59%,民生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12%。这都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记者:考虑到从紧环境的影响,目前各方面都纷纷调低了对银行今年增长的预期。您认为,中型银行能否延续去年的发展势头?若增速减缓的话会出现多大幅度的调整?另外,随着从紧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与去年相比,银行今年的发展在内外两方面会面临哪些新的制约因素和不确定性?需要应对怎样的挑战?
郭田勇: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2008年中型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部分不良贷款的反弹,信贷增幅和业绩增速可能都会有明显回落。但是总体上看,尽管中型银行的业绩增速有可能变缓,但仍然会延续去年的良好表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业绩增幅。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信贷紧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业务的过快扩张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银行传统业务利息收入的增长将受到严峻考验。由于目前传统业务收入仍然占我国银行业总体利润的85%~90%,对信贷规模增长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水平。
其次,中型银行在本轮的信贷紧缩中流动性日趋紧张,存贷比直逼75%的监管红线,流动性风险加大,而且短存长贷的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例如,华夏和民生银行在存款结构上,短期与中长期的比例约为5∶1,但在贷款结构上,短期与中长期几乎是各占一半。同时,贷款企业在全面调整的宏观背景下资金来源和经营发展将受到一定限制,违约风险增大,存在还贷能力在短期内恶化的可能性,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反弹。同时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可能会有一些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存在,宏观调控政策频出,直接考验中型银行应对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能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使得中型银行的经营更为谨慎。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2008年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有望逐步改善,中间业务占比会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步伐不断加快,对综合经营的探索更加深入,内外资所得税率合并到25%,都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产生实质性利好,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业绩。
记者:既要服从和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又要在市场充分不确定性中寻求持续稳定发展,中型银行今年的发展能否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应对挑战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
郭田勇:战略转型可成为中型银行今年发展的着力点,它能力助中型银行既服从和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又可在市场充分不确定性中寻求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应该是银行业战略转型很重要的开端。我们前几年就开始说战略转型,但不到“赶鸭子上架”的时候,谁都不着急。因为放贷款可以轻易地赚很多钱,银行没有动力变革。2008年贷款增长受到抑制,要么是银行业出现全行业业绩下滑,银行管理层面临来自董事会和股东非常大的压力,而要保持前两年的业绩增长,就需要挖掘新的盈利点。只有在这样“不得不”的情况下,银行的战略转型才能够真正地很有效地推动。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中型银行要推动业务转型,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适时进行海外扩张,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各种风险。
记者: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强调调控的适时和灵活性,这一方面增加了调控的回旋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调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及时响应调控政策的难度。因此,适应这种状况,中型银行今年在经营策略上是否也应增加灵活性,以便及时响应调控政策顺势而为?
郭田勇:是的,中型银行今年在经营策略上一定要增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央行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还有一些原因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风险正日益凸现。
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提法一再出现,也表现出政府的决心。因此不排除未来管理层仍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发行定向央票、设定贷款额度等多种手段增强调控力度的可能性。为此,中型银行应增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应对信贷紧缩的挑战。另外,从2007年民生、招商、浦发、华夏、深发展以及兴业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多家中型银行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民生银行人民币存贷比由69.72%上升至74.44%,招商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比由63.30%上升至70.11%。此时进行资产配置的调整十分必要。
为调整资产配置,银行应积极调整贷款投向。近三年来,银行贷款结构中个人房贷、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占比明显上升,这有利于银行实现盈利,但也带来贷款期限不合理的问题。为了保持资产质量的平稳,未来银行须提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短期贷款的比例。另外,目前,监管机构正在推出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试点,中型银行应抓住这一契机,争取通过证券化来盘活信贷资产、降低流动性风险。
记者:2007年年报显示,中型银行的业绩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净利润增幅最高的达到了120%以上。去年经营业绩表现不俗,您分析最主要原因和动力来自哪些方面?
郭田勇:从宏观上看,2007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我国GDP增速是11.4%,为近十年来最高。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金融媒介,在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状态下,充分享受到了经济高增长的成果。
从微观上看,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去年中型银行利润增长的两个主要推动力。首先,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很大,央行的频繁加息又不断扩大了净息差,这些因素推动中型银行净利息收入大幅增长。在已公布的年报里,净利息收入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最为显著。例如,深发展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3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8.9%,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56.8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4.5%。其次,除了传统的中间业务之外,基金托管、代销、理财咨询等业务带动了中间业务的高速增长。2007年国内资本市场空前繁荣,使得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2007年,兴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75.9%,深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增长420%,浦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98.59%,民生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12%。这都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记者:考虑到从紧环境的影响,目前各方面都纷纷调低了对银行今年增长的预期。您认为,中型银行能否延续去年的发展势头?若增速减缓的话会出现多大幅度的调整?另外,随着从紧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与去年相比,银行今年的发展在内外两方面会面临哪些新的制约因素和不确定性?需要应对怎样的挑战?
郭田勇: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2008年中型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部分不良贷款的反弹,信贷增幅和业绩增速可能都会有明显回落。但是总体上看,尽管中型银行的业绩增速有可能变缓,但仍然会延续去年的良好表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业绩增幅。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信贷紧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业务的过快扩张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银行传统业务利息收入的增长将受到严峻考验。由于目前传统业务收入仍然占我国银行业总体利润的85%~90%,对信贷规模增长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水平。
其次,中型银行在本轮的信贷紧缩中流动性日趋紧张,存贷比直逼75%的监管红线,流动性风险加大,而且短存长贷的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例如,华夏和民生银行在存款结构上,短期与中长期的比例约为5∶1,但在贷款结构上,短期与中长期几乎是各占一半。同时,贷款企业在全面调整的宏观背景下资金来源和经营发展将受到一定限制,违约风险增大,存在还贷能力在短期内恶化的可能性,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反弹。同时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可能会有一些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存在,宏观调控政策频出,直接考验中型银行应对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能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使得中型银行的经营更为谨慎。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2008年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有望逐步改善,中间业务占比会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步伐不断加快,对综合经营的探索更加深入,内外资所得税率合并到25%,都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产生实质性利好,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业绩。
记者:既要服从和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又要在市场充分不确定性中寻求持续稳定发展,中型银行今年的发展能否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应对挑战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
郭田勇:战略转型可成为中型银行今年发展的着力点,它能力助中型银行既服从和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又可在市场充分不确定性中寻求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应该是银行业战略转型很重要的开端。我们前几年就开始说战略转型,但不到“赶鸭子上架”的时候,谁都不着急。因为放贷款可以轻易地赚很多钱,银行没有动力变革。2008年贷款增长受到抑制,要么是银行业出现全行业业绩下滑,银行管理层面临来自董事会和股东非常大的压力,而要保持前两年的业绩增长,就需要挖掘新的盈利点。只有在这样“不得不”的情况下,银行的战略转型才能够真正地很有效地推动。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中型银行要推动业务转型,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适时进行海外扩张,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各种风险。
记者: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强调调控的适时和灵活性,这一方面增加了调控的回旋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调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及时响应调控政策的难度。因此,适应这种状况,中型银行今年在经营策略上是否也应增加灵活性,以便及时响应调控政策顺势而为?
郭田勇:是的,中型银行今年在经营策略上一定要增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央行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还有一些原因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风险正日益凸现。
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提法一再出现,也表现出政府的决心。因此不排除未来管理层仍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发行定向央票、设定贷款额度等多种手段增强调控力度的可能性。为此,中型银行应增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应对信贷紧缩的挑战。另外,从2007年民生、招商、浦发、华夏、深发展以及兴业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多家中型银行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民生银行人民币存贷比由69.72%上升至74.44%,招商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比由63.30%上升至70.11%。此时进行资产配置的调整十分必要。
为调整资产配置,银行应积极调整贷款投向。近三年来,银行贷款结构中个人房贷、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占比明显上升,这有利于银行实现盈利,但也带来贷款期限不合理的问题。为了保持资产质量的平稳,未来银行须提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短期贷款的比例。另外,目前,监管机构正在推出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试点,中型银行应抓住这一契机,争取通过证券化来盘活信贷资产、降低流动性风险。
前一篇:郭田勇:理财进入危急存亡之秋
后一篇:股市的机会是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