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构性物价上涨会演变为全面通胀吗?

(2007-10-31 02:45:38)
标签:

产经/公司

 

随着三季度各项经济金融指标的出炉,未来的经济走势如何、宏观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宏观调控政策初显成效

统计结果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4.1%,9月份CPI为6. 2%,比8月份下降了0.3%。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开始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缓,说明了宏观调控开始取得成效。今年以来,针对猪肉、食品等部分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政府采取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养猪、以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等经济政策,央行也频繁加息、多次提高准备金率。

目前来看,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各项经济指标正不断向好。就物价情况而言,基本可以判断通胀的拐点已出现,8月的6.5%极可能是今年的峰值,第四季度CPI出现持续回落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由于今年作为基期的数据较高,明年的物价水平有可能出现大幅回落。

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稳定因素尤存

不过,需看到,未来的经济走势依旧不允许乐观与轻松。一方面,GDP增速的偏高,说明经济依然存在由偏快走向过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问题的长期性因素,“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难以在短期得以根本扭转,因此未来流动性过剩有可能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这无疑使对经济运行形成长期压力。

短期来看,物价走势的基础也不牢靠,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最近农产品包括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又出现了上升,特别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上升,这无疑给未来的物价走势增加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另有报道称,目前东北部分产粮区已经出现欠收预期,甚至有些地区出现明显减产的迹象。

因此,当前宏观调控仍面临较大压力。虽然猪肉价格已得到控制,为避免“按下葫芦起来瓢”,当前还需加大对粮食生产及初级产品价格走势的监测调控力度。

力防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胀

特别是,在流动性过剩和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的背景下,宏观调控还需全力防范全面通胀的出现。

结构性物价上涨是否会演变为全面通胀?从传导线路来看,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从成本推进的角度观察,由于农副产品、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会推高下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并有可能导致下游产品的价格上升。从需求拉动来观察,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将使农业劳动力的竞争力加强,而这无疑会推升其它行业的工资水平,同时,国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无疑会进一步增加社会的购买力,总需求的不断攀升自然构成物价全面上涨的推动因素。

不过,依笔者之见,这只是可能性而并不具有必然性。需看到,我国加工制造企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因此价格供给弹性很高。回想近几年,尽管钢材、供电等方面的价格都出现加大幅度上涨,但汽车、电器等下游企业的价格却不长反跌,足以说明下游企业消化上游涨价的能力较强。而农副产品、粮食等之所以容易出现价格大幅波动,与其生成周期长因而价格供给弹性低(甚至短期无弹性)有很大关系。

由此来看,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并不必然会导致全面通胀。不过要看到,尽管产能过剩对价格上涨形成压制,但这一压制力并非无限制的,即如果农产品、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过大,将会使下游企业难以承受,并有可能导致全面通胀。这也说明,继续下大力气对农产品、初级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控还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宏观调控政策仍需以紧缩为基调

其实,当前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转变为全面通胀也并非全无可能,或者说,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话,笔者真正担心的是通过消费者的预期进行传导。

由于我国恩格尔系数较高,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涨价极易改变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全面通胀的预期一旦形成,将会使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物价水平全面失控。

这一分析意在表明,当前稳定消费者的价格预期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彰显政府反通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决心,因而能够避免全面通胀预期的形成。

因此,从未来政策走势来看,紧缩型的经济政策依旧需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央行已多次申明,要基本保证存款人的实际收益不为负。前三季度的CPI为4.1%,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87%,仅就数据分析,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有分析认为,央行应加大调控力度,一次加息54BP,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应看到,目前通胀正在得到逐步控制,未来物价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同时美联储进入减息周期对我国的利率上行也形成一定阻力。这说明,当前央行的加息还是以27BP为宜,这也可以为未来操作留有空间。

           ----本文发表于10月30日《新京报》,发表时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