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各个行业就像是家里的一群“孩子”,那么中央政府就是“家长”,而房地产行业则算是一直以来最让家长头痛的、“最不听话的孩子”(最近在博鳌,潘石屹、蔡洪平们自比“逆子”)。
这么些年来,中央政府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从金融管制到90/70,最后用上限制需求和购买的所有手段,力图稳定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努力将这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能够控制在平稳、健康的状态。但是,一直以来,可以说是收效甚微,或者说是越调控越上涨,越制约越“疯狂”:…
直到全球经济危机波及而来,加上2007全国性的疯涨的“物极必反”,2008年全国的楼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期。像北京的大部分地区,开发商且退且战,最后价格下降了40%,才勉强“触底”,修复了中低端的需求,才有了一季度的龄大部分人意外的“小阳春”。
2008年应该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全面市场化之后第一次全国性的下调周期,使很多大型企业(如万科)等进行了全面、深层次的反省。浙江一家著名的开发商,以产品质量著称,在07年之后也由于过快的扩张和过多的土地储备,但又不愿随万科降价,使得现金流一度非常困难,几乎到了断裂的边缘。现在回顾反省,这家企业的老板用的最多的词是“侥幸”。
本来,应该是房地产行业集体反省开发理念、行业结构规模调整、专业化提升的大好时机。也就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在外面受挫了,开始反省了,有机会“浪子回头了”。
问题是,这回“家长”的心态发生变化了,
“保八”成了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什么“振兴十大行业”,对于每年结一次账的GDP来说实在是“一万年太久”,只能靠股市、楼市这对孪生兄弟立竿见影、“只争朝夕”了。
所以,当“不听话的孩子”垂头丧气地回来后,“家长”一反常态对他说,家里经济有困难,这次要靠你了,还像以前那么搞吧,我们不约束你了,有什么困难我们还想办法支持你。于是,前几年一件一件套上头的“紧箍咒”,一下子全卸下来了,还加上了史无前例的“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在“小阳春”之后又“腾飞”了。浮躁、狂热、“牛气冲天”,时隔一年,这些似曾相识的东西都卷土重来了,不同的是带了顶以前没有的“红帽子”——政府“保八”离不开我们,我们是中国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功臣”。我还真隐约不安地想起了一百年前那批号称对付洋人,刀枪不入的“义和团”。
中央政府这个“大家长”,显然是以牺牲房地产行业难得的调整为“健康产业”的机会,来实现
“保八”。我们且不讨论这值不值得,问题是这可持续吗?即使不惜吹起股市、楼市这两大泡沫(而且早晚是要破的)能挺过今年,那么明年呢?
这就是“大家长”的“糊涂”之处。但愿,这只是“糊涂一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