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冯小刚: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2014-08-10 15:13:53)
标签:

娱乐

我与冯小刚:

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我与冯小刚: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我的新书《光环的背后:我与名人》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收入了我对40余位名人明星的深度访谈,文字中闪烁着缤纷的思想火花,图片里蕴藏着有趣的名人故事。

     《光环的背后:我与名人》全书分为:“我与作家学者”“我与‘国嘴’们”“我与影视剧导演”“我与影视明星们”“我与音乐家们”“我与笑星们”“我与画家们”七辑,采写对象多为中国文化艺术界领军人物和当红明星,如冯骥才、易中天、汪国真、冯小刚、陈凯歌、倪萍、赵忠祥、王刚、白岩松、张纪中、田沁鑫、姜昆、韩美林、郎朗、蒋大为、关牧村、谭晶、郑绪岚、刘晓庆、范冰冰、姚晨、韩雪、陈数等。文章采取叙述、描写和对话的方式,记录了每位被访者的艺术观念、人生感悟、创作经历及幕后花絮等,探索了其笼罩在光环背后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灵世界。

        书中配发了160余帧名人明星写真照、艺术活动照、影视剧照,包括一些未公开发表过的珍贵照片,例如20年前年冯小刚、赵宝刚、葛优、雷蕾等《编辑部的故事》主创在天津劝业场附近一家小酒馆合影的黑白照片;《水浒传》《大宅门》《武林外传》等电视剧组与天津观众、评论家座谈联欢的火爆场景;马三立告别舞台演出;陈凯歌向郭德纲学说相声;本书作者厦门探访易中天夫妇、与朗朗一家人的接触和交流、接受关牧村和丈夫江泓赠送书法作品等。

      该书采用软精包装,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图文并茂,颇具文化味和可读性。责编龚黔兰,装帧设计蔡立国,责任印制宋家,新加坡著名画家程亚杰担任视觉总监,为该书增色不少。

 

              《光环的背后:我与名人》图片选萃(一)

         我与冯小刚: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我与冯小刚: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冯小刚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句是,我们出了新作品,要先到天津这个戏剧大码头来接受检验,心里才踏实。另一句是,我们这个圈子,前十年叫“文艺界”,后十年叫“娱乐圈”,我更喜欢前者。我与冯小刚的交情,就是在“文艺界”时期结下的。

  这是我从一个已经泛黄的笔记本里偶然发现的一张珍贵“老照片”。1992年2月20日,应今晚报社邀请,冯小刚率中国首部幽默喜剧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主创来津,与观众见面联欢,并到今晚报编辑部参观,真假编辑相会,交流甚是融洽。图为冯小刚一行在天津劝业场与职工见面联欢后,在市中心一家小酒馆用餐。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聚集了几位日后成为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大明星的人物。当时,他们还年轻,也不太知名。你能认出他们吗?

  前排座者左起:赵宝刚、冯小刚、张永经(北京广电局老领导)、张瞳、郭长久(时任今晚报副总编辑)。

  后排左起:张宏声、王兰、葛优、马晓晴(左八)、刘沙(左九),右起:我,雷蕾,刘蓓(右六)。

我与冯小刚: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编辑部的故事》漫画  曹永祥画

我与冯小刚:老照片里的“编辑部”故事
      1993年,冯小刚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主创刘沙、王姬、马晓晴等来今晚报社,与天津作家、评论家、媒体座谈后合影。图为,一排(蹲者)左起,我,马晓晴(左三)、王姬(左四);二排左起,陈礼章(时任今晚报副总编辑)、冯骥才(左三)、冯小刚(左四)、张永经(左五)、汤吉夫(左六,作家)吴若增(左七,作家)、刘连群(左八,评论家)、刘沙(左十)。三排左起:郭长久(左二,时任今晚报副总编辑)、张春生(左三、评论家)、薛宝琨(左四,评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