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与观众同步观看《龙门镖局》并收集反馈,戏播完了,他也知道了观众究竟想要什么……
宁财神:
《龙门2》会上一个台阶

他有一个古怪的网名:宁财神;一个古怪的长相:身材瘦小,蓄着平头,眉毛又弯又粗,与人聊天时偶尔眼睛睁得很大,不知是兴奋还是惊讶。但熟悉他的人说,其实他这个人很真诚,胆子不大,甚至有点羞涩,言行举止绝不像他喜剧作品中的人物那般张牙舞爪。
他从小就与众不同:由于脑瓜聪明,15岁就以少年大学生的身份,考入上海华东理工学院学习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后到北京发展,玩过期货,开过设计公司,当过网站编辑,又为追一个女孩开掘出写作潜能……终于,一部别开生面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使他一夜爆红,成为内地炙手可热的网络写手。
七年前,宁财神曾随《武林外传》导演尚敬,主演姚晨、阎妮、沙溢等应邀来今晚大厦与观众见面联欢,忆起与天津观众的激情互动和交流,宁财神至今感到十分温暖。
如今,宁财神“七年磨一剑”的《龙门镖局》已在天津卫视落幕,观众的反应也从最初的吐槽逐渐归于理性,给予作品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宁财神做了一件其他编导较少做过的事:与观众同步观看《龙门镖局》并收集各种反馈,尤其是那些吐槽的内容,这样,戏播完了,他也知道了观众究竟想要什么,为他即将着手创作的《龙门镖局2》提供改进的依据。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宁财神表示:“我相信把各方面的反馈搜集、梳理和沉淀之后,再拍会好很多——我要求《龙门2》比《龙门1》要好一个级别才可以。”
当头一棒,只因观赏心理浮躁

记者:《龙门镖局》开播之初,观众反应就两极分化,有喜欢的,也有吐槽的,而吐槽者中,有些人只看了第一集就断言它是个“烂片”,马上换台,而且遭到这种待遇的剧作远不止你这一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你认为这反映了怎样一种观赏心理和批评风气?
宁财神:你说的很对,《龙门镖局》第一波收视,观众,网民,包括媒体,不熟悉这部戏的节奏、人物和风格,盲目拿它与《武林外传》比,第一天就给它定性为“烂片”,不看了。这对我是不公平的,等于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给我当头一棒。其实《武林外传》一开始也不被大家认同,播出的第一周也被骂惨了,骂它不伦不类,骂演员不会演戏,怀念《我爱我家》;这回播《龙门镖局》,又怀念《武林外传》,骂我,跟上次一模一样。《龙门镖局》40集,他只看了十分钟就给毙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观赏心理浮躁;好在很多人坚持下来,第二天恶评就少了,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这个时代最被动的一件事,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看电视剧,类比的往往是美剧,因为现在有话语权的,音量大的,都是看美剧的;国产剧只有播火了,他才看。硬拿我跟美剧比,怎么比呀!人家一个团队,光编剧就多少人啊,况且一年才24集。就等于外面在打仗,我什么防护也没穿就直接扔战场上了!
我认为不同的题材和样式,不同的表演风格,不同的语境,从观赏者的角度说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为情景喜剧,看惯了《我爱我家》,再看《武林外传》,就会觉得表演怎么这么夸张过火,感觉不舒服;美剧也是,看惯了《六人行》,再看《摩登家庭》,也会觉得特别奇怪,不舒服。
《龙门镖局》是为微博时代打造的

记者:我感觉,除了与《武林外传》类比,与美剧类比外,有些不喜欢《龙门镖局》的观众,是否因为看不懂或不喜欢你在剧中大量使用的网络语言和网络典故?你说过,这部剧是为微博时代打造的,为什么?
宁财神:微博时代,简单说就是手机的时代,大家在刷新资讯时完全没有耐心,需要在短时间内见到最大量的资讯和信息,而《龙门镖局》便适应了这一时代要求,在信息量上是密度很大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感觉:看第二遍时会比第一遍好看。因为他在大致熟悉了人物和剧情后,会有足够的精力转而发现每个地方的笑点和槽点。信息无处不在,如果观众没发现,不觉好笑,不是笑点高,恰恰因为你没发现它是个笑话。所以《龙门镖局》在网络上的搜索量数据特别高,相对更受网民的欢迎。
记者:你本身就是网络作家,你的创作素材是否主要是从网络上发现和吸取的?
宁财神:有媒体写我说,《龙门镖局》中采用了大量网络段子,我跟他们急了,我说,网络段子的意思是人家写的笑话你用了,等于抄袭。我即使用的话也会在片尾注明“本片中,某某段落来自互联网”。我也一直在呼吁尊重版权。我用的叫“网络典故”,比如形容一个女孩鲁莽就叫她“张飞”。很多东西感觉像网上的,其实大量来自生活,来自动漫和坊间,是一个特别庞杂的知识体系,如果观众知识面狭窄,就会只看到网上的部分。
记者:看你的作品,感觉就是一群古装人物演绎的现代故事,嬉笑怒骂中,影射了现实,针砭了时弊,这是否就是你的追求?
宁财神:当然。我想在当下允许的语境内反映现实生活。打个比方,有一集说到网络暴力问题。网民在一个信息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你有多少权力对人进行道德的攻击和判断?当你伤害了别人时,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可以说,《龙门镖局》每一集都在讲如何适应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于是有的观众会觉得“说教”多了,但我觉得这要看比例,网友们很熟悉这些网络语言、网络典故,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不上微博,不上网的人,“说教”是留给他们的。
不认同“宁氏喜剧”的提法

记者:从风格定位上说,《龙门镖局》属于幽默搞笑,还是“无厘头”式的喜剧?
宁财神:“无厘头”的定义不准确,因为周星驰是无厘头,《武林外传》是无厘头,我们也是无厘头,无厘头只是喜剧中形式感比较强的一种方式,《龙门镖局》不同的是,它的动漫感和舞台感更强一些。
记者:你的电视剧被称做“宁氏喜剧”,你认同这个提法吗?你的喜剧和幽默细胞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受到哪位前辈的影响?
宁财神:我不认同“宁氏喜剧”的提法,因为我还没到开山立派的时候。我在语言风格上受王朔的影响,在戏剧风格上受周星驰和美剧的影响。我其实看美剧特别多,对我创作的状态、情节结构、处理方式等,都是蛮有影响的。例如美剧《六人行》。
记者:喜剧是一种笑的艺术,而让人笑是很难的。你的喜剧中有那么多笑点,而且那么接地气,说明你的生活积累很丰厚。
宁财神:对,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对时代的观察、思考和还原。我平时关注最多的还是民生吧,即人怎样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安全感,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也是容易产生“笑果”的东西。
再拍《龙门2》会好一个级别

记者:据说,已落幕的《龙门镖局》是你的“测试版”,未来的修订版和《龙门2》(或称第二季,这无疑也是受美剧影响)才是“正式版”。是这样吗?
宁财神:是的,到《龙门2》我就会知道,观众究竟想要什么?这次我是一边看网上《龙门镖局》的直播,一边搜集网友的反馈,相信一轮下来,再拍会好很多。所以我这次要把剧本写满意了再拍,我要求《龙门2》比《龙门1》好一个级别才可以。
记者:我觉得你跟踪、搜集网民反馈,了解他们的观赏需求,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依据的作法是十分聪明的,在影视编导中也是不多见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做到让《龙门2》再上一个档次?
宁财神:我每天凌晨会与网民一起,等待网上的更新,直接了解网民的意见和反应,哪个人物,哪个情节和细节,给他们带来什么感受。比如所谓“说教”,我发现一超过30秒钟,网民就要吐槽了,因此再拍时,我会将它控制在两三句话,30秒钟以内,点到为止。又如,《龙门镖局》中有一集,讲述的是我做编剧时如何被片方牵着鼻子走的遭遇,我自己写时觉得特别过瘾,我太太熟悉圈子里的生活,她看了也说好。但观众就是没感觉。为什么?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和切身体验。所以,这类“小众”的、大家兴趣不大的故事,《龙门2》中就不会再写了。相反,网络暴力那集,网民反应特热烈,评论留言满屏皆是,这样的故事就可以多写。总之,我要把《龙门镖局》播出过程中的收视率、各个年龄层的反应、网民对该剧的口碑和意见等方面的真实数据,花一两个月时间一一梳理出来,好好沉淀一下,再开始《龙门2》的创作。
记者:你对自己未来作品的更高目标和追求是什么?
宁财神:时代在变,观众在变,编导的目标和追求当然也要变:过去是跟国内比拼,现在是跟国际比拼——电影跟好莱坞比拼,电视剧跟美剧比拼。未来想做戏不难,做好戏,做有特点、有口碑、能留下来戏,难!
太太是我作品的第一读者
记者:你身兼作家,编剧,监制,近日又成为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常驻点评嘉宾,即所谓的“黄柠檬”组合。从你个人兴趣来说,更喜欢幕前还是幕后生活?你的写作习惯是怎样的?
宁财神: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我当然最想埋头写作了。比如我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宅在家里写《龙门2》,操心的事会少很多,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一般白天睡觉,夜里写作,因为夜里清静,电话少,心静一些。我每天写几千字,最多一万字,再多脑子就不够用了,写出的东西容易“水”。
记者:平时除了上网,你最爱读些什么书?
宁财神:我的阅读量非常大,主要是文史社科类的书籍;小说基本不看,怕看到好故事,记住了,自己写作时会不经意间用上,成了抄袭了。
记者:据说你走上文学之路,是从追女孩、写情书开始的,你聊《武林外传》,聊出一个老婆,是你现在的太太程娇娥吗?
宁财神:是的,是原配。认识她时我已开始写《武林外传》了,写的过程中不断征求她的意见,如果把她逗乐了,她说好,这一集就算“过”了。写《龙门镖局》时也是这样。所以说她的我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在生活上,我没精力也没时间理财,完全交给她来打理。她现在开了个连锁客栈,在上海和武汉两边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