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龙门镖局》中,男主角陆三金亦庄亦谐,“闷骚”又搞笑——
在宁财神的《龙门镖局》热播之前,郭京飞似乎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当他以龙门镖局大当家陆三金的身份和一头现代发型加明朝服装“混搭”的古怪造型粉墨登场时,起初并未吸引太多眼球,反被走马灯般客串了一把的黄晓明、陆毅、佟大为、姚晨等一众大腕抢了风头。但随着剧情的发展,郭京飞亦正亦谐、“闷骚”而又搞笑的表演才能被充分发掘出来,于是,他便如一匹爆笑中的黑马“飞”出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
郭京飞出生在北京一个飞行员家庭,父母为他取名“京飞”就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展翅高飞;只是他并未子承父业,而是走上了一条虽易成名却颇为艰辛的演艺之路。
郭京飞饰演的陆三金初登荧屏时令人感觉有些“面熟”,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查询之后方知,他曾主演《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大男当婚》等热门电视剧,而话剧才是他的“本行”——他不仅主演过《牛虻》、《终局》、《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21克拉》、《鹿鼎记》等,连他获得的多项大奖也与话剧有关,如“佐临话剧艺术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金狮奖”等,更有媒体将其称为“当代话剧界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第一人”。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郭京飞畅谈了他从话剧《武林外传》到电视剧《龙门镖局》的创作过程,以及对话剧和影视表演的观念和态度。“我偏爱喜剧,因为它相当于给人们做一个心理按摩,你快乐我也快乐”,“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影视表演中,我都喜欢纯粹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东西。”他说。
郭京飞:是的,因为首先从艺术种类上说,话剧是演员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主要是看编剧好不好;其次,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工作了五年,演出时间最长(累计起来有五六百场),对话剧舞台感情最深。
记者:你在话剧舞台上演过正剧、悲剧,也演过喜剧和荒诞剧,题材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题材和风格?最擅长的是什么?
郭京飞:要说喜欢,我当然更喜欢创作上严谨一点的话剧,比如国外经典名剧《牛虻》、《终局》等。但贝克特的《终局》属于纯正的荒诞剧,讲的是国际象棋的专业术语,表现人类生存的一种状态,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调子极其低沉悲观,德国的一位国宝级演员演完这个戏就自杀了。我当时演得也非常难受,非常纠结,当时曾半开玩笑地对德国导演阿斯姆斯说:“以后你就别来中国了,好好在你们那儿待着吧!(笑)”
记者:是否这段痛苦的经历使你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从此转型从事喜剧表演?你如何看待喜剧的功能和作用?
郭京飞:《终局》这部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直到排练了喜剧之后,情绪才慢慢好起来。我觉得痛苦是一种客观存在,谁也改变不了,也没必要远离尘世去当和尚吧(笑)!我作为一个演员,当年老师告诉我们,演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然现在说这话显得有点“装”,但毕竟还要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吧!我认为喜剧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相当于做一个心理按摩,你舒服我也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记者:你是怎样认识宁财神并与话剧《武林外传》结缘的?
郭京飞:刚认识他(宁财神)时,我正是年轻气盛、还有点“二百五”的时候(笑)。宁财神提出搞话剧版《武林外传》,起初我还不太赞成,对情景喜剧这种样式缺乏信心;但又不能不体谅我们单位领导的难处——毕竟现在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商业的时代,大家再不想办法的话,这个团就要完蛋了。我从根子里就没那么坚强,没那么执著,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就这样上了他的贼船(笑),一下子演了200多场,也摸索出了市场化的经验。
在话剧《武林外传》中,我演的是男主角、电视剧《武林外传》中莫小贝的哥哥莫小宝,不过此“武林”非彼“武林”,可以说与电视剧没什么关系。
记者:从话剧《武林外传》到电视剧《龙门镖局》,从莫小宝到陆三金,宁财神为你安排的都是男一号,可见你们彼此间了解之深,感情之深。
郭京飞:当然,我们是好哥们儿。我有时也天马行空,很不靠谱,他就往回拽我(笑)。《龙门镖局》筹拍时,我曾提议这部戏里的所有角色都由我们七个人来演,财神说你这是话剧的理念,电视剧是不可行的,我与他争执一番,最后还是被他说服了。
记者:说实话,我刚看《龙门镖局》时,也与《武林外传》做了比较,感觉几位主演好像不如姚晨、阎妮、沙溢他们性格更鲜明,更有魅力,看到十几集以后才慢慢喜欢上。请问你是如何理解和演绎陆三金这个角色的?怎样表现人物的喜剧性格的?
郭京飞:对我来说,演陆三金有点难。因为他是男一号,龙门镖局的大当家,这种角色通常都担负着说教的任务。生活中我不愿教育别人,也不愿别人教育我,所以遇到说教时,只能尽量玩着说,说得自然一点,不能令人生厌。作为一个喜剧人物,我觉得陆三金要在“闷骚”和“耍宝”两个极端之间穿越,时而一本正经,大义凛然,时而夸张变形,搞笑耍宝,窘态百出,从面部表情到肢体动作都力求卡通化,从而产生笑点。
记者:剧中你最得意、印象最深的表演是什么?
郭京飞:我在剧中客串的太监还挺得意的(笑),观众反馈也不错,说他的妖媚、阴毒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过奖了,我只是觉得他的性格还是蛮鲜明的。至于说印象最深的表演,我一时想不起来,总的说演电视剧真的不如演话剧过瘾!
郭京飞:我喜欢舞台,但不希望把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分得太清。比如最近看了新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感觉就是从舞台上移植过来的,虽不写实,却有它独自的韵味。因为再写实的电影也“实”不过纪录片。我看过很多国外的舞台剧很有创造力,其空间的想象和运用,比电影的写实场景更有魅力。所以我个人更喜欢虚实结合的艺术。我们有时将不同艺术形式分得太清,话剧就是话剧,电影就是电影,甚至电影演员觉得话剧演员“土”,话剧演员觉得电影演员台词功夫不够……其实每种艺术都有各自的特性和规律,“隔行如隔山”,需要的是不同的艺术功底。舞台给我一种审美,到了影视剧中,我则使劲儿做“减法”和“加法”。“减法”就是在肢体表现、能量释放上不能太大、太夸张;“加法”是强化人物心理和内心技巧的表现。我这次拍《龙门镖局》就是把舞台的东西往电视剧上“拉”。
记者:演了200多场《武林外传》,据说你渴望跳出现有的局限,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郭京飞:是的,演得太多了,我想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比如即将播出的由“金牌编剧”王宛平编剧,陆毅、秦海璐主演的年代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在剧中饰演了北京一个简单粗暴,却对爱情很专一的浑小子,我觉得还行(笑)。
记者:除了演戏,你还有其他的艺术规划吗?
郭京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想自己尝试导演一部戏,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剧本、好的故事。我们现在的时代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的艺术一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定是提纯的,我就喜欢纯粹的、表现性强的东西。
记者:听说生活中的你兴趣广泛,模仿、唱歌、弹吉他,还会画水彩画,专门学过吗?
郭京飞:没学过,上大学时我时常光顾画廊,画过素描、丙烯,但画得很烂(笑),是发泄式的。而唱歌弹吉他,是很多人儿时都有的摇滚梦,我差一点就成了一名乐手。
记者:能谈谈你的家庭吗?
郭京飞:我爱人鲍莉是鲍蕾的妹妹,我与陆毅是连襟。她原来是位导演,导过话剧,也导过电影,还是个挺好的演员。婚后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相夫教子,成了我的贤内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