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是《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初见诸葛孔明时的第一印象。从身高、容貌、穿戴到风韵气度,寥寥数笔,境界全出,令人顿生无限遐想。
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如何表现?难怪当新版《三国》中,陆毅饰演的诸葛亮甫一亮相,便招来各方争议,争议的焦点是:陆毅太过年轻和偶像化,缺乏一代明相的稳重睿智和“仙”气。这不是演员的错:因为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演员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有被选择的份儿。在这个意义上说,角色选得准不准,关键在导演;演得好不好,关键在演员。
那么,高希希为何会选择陆毅饰演诸葛亮呢?原来,陆毅主演的电视剧《苏东坡》,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形象演绎得洒脱、老道,使高希希从中看到了一个偶像派演员向实力派演员转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力。平心而论,陆毅的诸葛亮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表演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高希希为陆毅的诸葛亮打了85分,陆毅自己打了75分,而许多观众也逐渐适应和认同了陆毅版的诸葛亮。可以说,陆毅通过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完成了一次艺术上的自我完善。
陆毅“触电”很早。5岁那年,上影导演筹拍电影《泉水叮咚》,到陆毅所在的幼儿园挑选演员,相中了乖巧可爱的小陆毅,让他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不久,他先后加入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和上海儿艺演员班,参加了一系列影视和戏剧作品的演出。18岁时,已长成1.80米帅小伙儿的陆毅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
1999年夏天,陆毅带着他的毕业大戏《家》和小剧场话剧《庄子戏妻》进京演出。他在《家》中饰演的觉新,在《庄子戏妻》中饰演的楚王孙,一今一古,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充分展示了他的表演艺术潜质。在上戏学习期间,他还参加了三部影视作品《天下第一情》、《烟雨红尘》和《永不瞑目》的拍摄;而正是赵宝刚导演的《永不瞑目》,使他一举成名天下知。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能够在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中饰演其中一个角色,尤其是被视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治国安邦之道,又道德高尚的诸葛亮,更是很多演员的期待和梦想。
出演诸葛亮之前,陆毅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太熟悉了,这给了我很大压力,所以在拍摄前期我做了大量功课,看书、研究史料、与导演沟通交流。过去我给大家的印象似乎只适合演现代戏,而《三国》中诸葛亮具有历史厚重感,只有有经验、有阅历的演员才能担当。所幸我在接受角色时,已积累了十多年影视表演经验,身心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状态,所以演得还比较自信。”
在广大读者和观众印象中,诸葛亮羽扇纶巾,手捻胡须,潇洒飘逸又老成持重,陆毅首先在年龄感和“气场”上就有先天不足。为克服这些先天不足,陆毅在塑造人物时,将诸葛亮的青年、中年、老年三部分用不同感觉和状态加以区分,表现了人物从外形到心态的变化和层次:年轻时飘逸洒脱,中年时成熟稳重,老年时沧桑悲凉、深沉孤独:“一定要痛彻心扉、掏心掏肺、呕心沥血,才能体会和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适应和认同了陆毅版的诸葛亮形象。
对观众质疑的“偶像化”问题,陆毅的理解是有道理的: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被神化和偶像化的人物:“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和崇拜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历来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偶像,这个偶像的概念并不是他的外在容貌,而是他的精神境界: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有对刘备的忠心不贰,这些都是值得今天的人们赞扬和学习的”。对鲁迅所说的诸葛亮“智多近妖”,陆毅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智多近妖’是对诸葛亮的肯定和推崇,他对天时地利人和的了如指掌,成就了他在《三国》中战无不胜的神话;他的‘妖’,是滴水不漏的逻辑思维和料事如神的判断力的表现。”
在《三国》中,孙刘联盟既是合纵连横,又是谋略博弈,酒席之上刀光剑影,笑脸背后暗藏玄机。面对曹军大兵压境,刘备流离失所、仓惶南下,只能尝试与东吴结盟,共抗曹操;然而东吴孙权少年当国,尚无权威,帐下文武分主战主和两派,意见不一。这时,主战的鲁肃暗中斡旋,支持诸葛亮到东吴游说,上演了“舌战群儒”的精彩一幕。
“舌战群儒”是对陆毅表演功力、尤其是台词功夫的一次考验。面对东吴文臣武将的发难,陆毅饰演的诸葛亮必须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有理、有力、有节,让对方心悦诚服,无言以对。陆毅这场戏演得十分过瘾,而能流畅自如地拿下这场戏,陆毅将其归功于两点:自信和气势。
“古代有一种人叫做辩士,我觉得诸葛亮不仅是一流的军师,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高超的辩士。当然在舌战群儒之前他应该做了很多工作,研究了即将面对的对手们,抓住不同人的心理,才有把握去逐个击破。我手里的羽扇是诸葛亮的一个象征,在舌战群儒里,这把扇子有不同的运用方式,这反映出诸葛亮的思维变化之快,对不同的诘难采用的对答方式也不一样。比方说对张昭,因为他是东吴重臣,一定要先说服他,所以诸葛亮的对答非常详细,引经据典,详陈事实,有理有据,逼得张昭无话可说。接着对一些恶意的提问,我则是嬉笑怒骂,凌厉回击,攻守有度。这样一场戏走下来,我的语气、神态和动作都会根据不同的台词变化,时而泰然自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不屑一顾,时而严厉辛辣。‘舌战群儒’是台词量非常大的一场戏,最能考验台词功底,再加上我们拍这个戏是同期录音,对台词的要求非常高,高希希导演也要求我一口气说下来。还好我对这段戏非常有把握,之前认真研读过很多资料,对人物背景也做过深入了解,所以实拍的时候还是很顺利的。”
“赤壁大战”和“三气周瑜”之后,诸葛亮随刘备入主西川,因君臣关系的微妙变化,曾一度处于压抑低迷状态。又一次使他大放异彩的,应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北伐未果,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结局。对陆毅而言,这些历史的高潮戏应当更有看头,也更考验他的表演功力。
拍《三国》时,鲍蕾正怀孕,陆毅一有空便请假回家守在爱妻身边,变着花样为她下厨烧菜,还一次次陪她去医院做产前检查,照顾得无微不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出生后,全家第一个学会给孩子喂奶粉的竟然是他,“婚姻和家庭对我很重要,如果这方面有一点缺憾,我愿为弥补它而放弃工作。”
问陆毅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做个居家男人。“我特别喜欢家的感觉,喜欢与自己的家人呆在一起。家庭给我安全感,能让我踏实下来,活得很真实。”也许是自幼受父母的影响,陆毅生性爱静,喜欢平安祥和的生活,从不追名逐利,一切顺其自然。这些,在喧闹浮躁的娱乐圈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